第4部分 (第2/4頁)
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華盛頓飛往奧馬哈,在飛機上給我發了封郵件,告訴我他剛剛在35000英尺的高空上用黑莓手機和飛機上的無線網路把中樞灌溉系統開啟了,足見他是多麼精通高科技裝置。我是那個在沙箱裡玩兒玩具卡車的小孩兒,而HWB是你在停電後指望著能夠把錄影機重新編好程的那個小孩兒。
農民比他們表面看起來要多元化
顯而易見,我走上務農這條道路的經歷並不具有代表性。我兒子喜歡務農的原因和我不一樣。但是我不確定美國的多數人——甚至是那些想要出臺農業政策或是應對全球飢餓問題的政府機構和組織——知道世界上數億農民的耕種經驗是多麼的千差萬別。我很少見到既是農民,同時又是偉大的經濟學家、傑出的學者,或是誇誇其談的政客的人;反過來亦是如此,很少有人身兼這幾種身份,然而儘管如此,還是沒能阻止後者中的一些人對某一特定地區的農業生產問題指手畫腳,雖然他們完全不知道在那兒耕種意味著什麼,也不知道農民的思路。
美國的農民可謂佔盡天時地利,原因有幾個。他們可以使用美國廣袤、平坦、土質良好的耕地,這些耕地位於我所說的“肥沃地帶”,即北緯30度到45度之間的區域。美國大陸的48個州大部分都在這個肥沃地帶之內,氣候適中,土質優異,是全球最多產的耕地。美國不僅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獨厚,而且土壤基礎好、設施完善,還有大量的資訊資源和研究資料,這些有利於農業的發展。
我們早在18世紀初的時候就對農業基礎設施進行投資,那時,90%的人口都以農業為生。我們早期的總統,包括喬治·華盛頓在內,都是農民,他們都非常關注農民的切身利益,以及如何提高產量。很早我們就建立了一套土地使用體系,使得每個農民都以一種可靠和穩定的方式與其土地聯絡了起來,這就鼓勵農民投資和開發土地,也允許他們利用土地進行賒購。美國農業部建立於1862年,同年,《莫里爾法案》(MorrillAct)透過,農工學院相繼成立。到20世紀60年代,政府對這些專案、大規模的研究和其他重點基礎設施(例如城市電力、公路、鐵路等)已經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投資,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使得農業生產率在接下來的40年裡增加了2倍。
現在,不斷發展的研究和技術革新使農民能夠進行更大規模的耕種,這在幾十年前還是無法想象的。衛星導航的拖拉機、收割機和施肥機能夠根據每平方英尺的作物所需營養的實時評估,在那1平方英尺的土地上釋放所需的養分。1926年,1個美國農民可以養活26人;而如今,這個數字變成了155人。
這些農民有專業技能和資源來使用最精密和最複雜的技術——我們必須繼續支援他們。食物生態系統包羅永珍,非常複雜。如果美國玉米歉收,那麼全球玉米價格可能會因此上漲,從而加劇全球饑荒;而如果其玉米豐收,剩餘的玉米可以被快速有效地用於地震後的災後救援工作。世界人口在不斷增加,農業生產率也必須不斷提高。美國的農民現在生產著世界上20%的糧食。但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當美國最大化其耕地生產率之後,它同時也在拯救其他地方脆弱的生態體系。
即使在我的家鄉迪凱特,一個耕地資源豐富的美國中西部城市,那裡的人們也沒有意識到在過去30年裡,家鄉的農業會有如此大的變化。我們有成百上千英畝的玉米和大豆耕地,然而我還是遇到過很多當地人,他們認為耕種活動仍然停留在民間小作坊的經營模式上。幾十年以前,這裡有很多面積約幾百英畝、規模適中的農場,每個農場可能僱用了一戶農民家庭,或許還有其他幾個人。而現在,這些農場動輒上千英畝,由越來越少數的農場主經營著,他們只僱用幾個工人,更多的是依靠更大型、更精密的機械裝置。這些裝置穿梭於耕地之中,高高的杆子上裝有GPS接收器,讓農民不用親自下田就能自如地操控裝置,可能只需要在播種或收割的季節多請幾個幫手,但是總體而言,自動化和機械化的程度是非常高的。
這是美國的一個極端,其另一個極端是,一些小量生產有機作物的農民正在使用各種低影響的綠色科技,引領著有機運動和“購買本土農作物”運動,而且這些農民的隊伍還在不斷壯大。這方面有分量的研究和技術不少,我個人也很支援。我認為我們應該在每個領域、每種規模上都進行多種嘗試。我所見過的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示範田之一就位於賓夕法尼亞的羅德學院(RodaleInstitute),幾十年來,那裡的科學家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做實驗,試圖研發能夠保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