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文森所強調的基本概念是:追求風險調整後的長期、可持續的投資回報,投資收益由資產配置驅動,嚴格的資產再平衡策略,避免擇時操作。恪守這樣的投資準則可以使投資者在瞬息萬變、充滿機會和陷阱的資本市場中,克服恐懼和貪婪,抓住投資的本質,獲得合理的回報。以風險這個在金融危機後被談到麻木的概念為例,大多數人的標準是看投資收益的波動方差。而我從第一天起就被要求看到數字背後的本質而忽略那些從“後視鏡”中所觀測到的標準方差:到底是什麼樣的自上而下的基本面和自下而上的基本面在驅動收益的產生及波動性?又有哪些因素會使預期的資本收益發生偏差?而這些基本面因素背後本質上有哪些相關性及聯動性?從史文森那裡我理解了只有把本質的基本面風險看清楚,才有可能贏到投資收益實現的那一天。這就是所謂的“管理好風險,收益自然就有了”(focus on the downside and upside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
再談“用奇”。在“守正”的基礎上,史文森在具體資產類別及投資策略上絕對是“用奇”的典範。他是一個本質上懷疑“羊群效應”的人,喜歡並鼓勵逆向思維,每一個新投資策略的形成總是先去理解與傳統市場不同的收益驅動因素及內生風險。歷史上,大多數機構投資者會把資產集中於流通股投資和債券投資這樣的傳統資產類別。而史文森則認為,越是市場定價機制相對薄弱的資產類別,越有成功的機會。基於對市場的深刻洞察,耶魯基金先於絕大多數機構投資者進入另類資產市場,1973年開始投資槓桿收購業務,1976年開始投資風險投資基金,20世紀80年代創立絕對收益資產類別。另類投資為先覺者耶魯基金帶來了碩果累累的回報,也因此越來越為機構投資者所重視。史文森在外部投資經理的選擇上也不走尋常路。他欣賞那些有創新精神的基金經理,鼓勵他們的術業專攻和逆勢而為。他摒棄那些追求規模、明哲保身、“寧願循規蹈矩地失敗,也不要勇於創新地成功”的投資機構。
今天,在耶魯基金支援下建立的高瓴資本,在短短的四五年中發展到了35億美元的資產規模,並取得了56%的成立以來的年均複合收益率,在亞洲各國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多有建樹。這是踐行“守正用奇”的投資理念的結果。
目前國內出版的投資書籍,內容大多是教股民擇時和選股。而對於一個機構投資者來說,首先是資產及負債的配比分析,其次是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據我們所知,機構投資中約90%的絕對收益來自於資產配置,而指導機構投資的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的著述非常有限。2002年,我和幾位好友把大衛?史文森這本書的第一版介紹到中國,當時中國的機構投資方興未艾,一些西方的投資理念就連很多業內人士也聞所未聞,很多關鍵的專業詞彙甚至沒有對應的中文。今天中國的機構投資已經發展得蓬蓬勃勃,各種基金應運而生。在我們這個日新月異、充滿機會的國家,每天都有無數投資建議撲面而來,各種投資學說在市面上盛行。在開放的中國,在網路時代,人們可以接觸到大量的投資資訊,而在我看來那些質樸而有力、歷經時間考驗的投資理念卻往往被蕪雜和浮躁所淹沒,去蕪存菁、化繁為簡的“守正”在今天尤為重要。我非常感謝我多年的好友楊巧智、東方證券研究所的梁宇峰、張惠娜、楊娜和我一起完成艱苦的翻譯工作。我們非常榮幸能把大衛?史文森的這本書帶給大家。
。。
原版序言(1)
原版序言
查爾斯?埃利斯
大衛?史文森(D*id Swensen)所著的《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 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一書,自問世以來已廣泛地被認為是講解機構投資管理最好的一本著作,這一點我個人也非常認同。大衛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闡釋了三十年來,特別是最近二十三年來他本人的研究成果,親身經歷,所感所想。
多年來大衛和他的耶魯團隊被公認為創新變革的先鋒,並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大衛?史文森以卓越的成就向人們證明了自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範圍內最偉大的投資專業人士之一。
現在請大家坐穩,因為下面我要向你們介紹耶魯基金令人震驚的成績:一是受益於史文森管理的耶魯捐贈基金取得的優秀的投資回報,過去二十年中流入耶魯大學的資金平均 每日淨增近300萬美元。
二是耶魯捐贈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