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外部關注。
以上異同之處決定了,大衛?史文森先生提出的機構投資理論與實踐,同樣適合中投公司這個大型機構投資者,但中投公司在進行資產配置時較難做到如耶魯捐贈基金那麼積極,因為我們對國外金融市場的熟悉程度要差一些,投資團隊的經驗也還不足,同時資產再平衡和貨幣再平衡的壓力也更大。借鑑了大衛?史文森先生和耶魯捐贈基金的有益經驗,目前中投公司已初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點的戰略資產配置方案和投資管理模式。
大衛?史文森先生所著新版《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在前一版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案例,也更加強調積極戰術資產配置調整的作用。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中,被動投資者遭受到較大沖擊,而那些及時進行戰術性配置調整的積極管理者損失則相對少一些,更好地應對了危機的衝擊,這說明了在動盪的環境下進行積極的戰術資產配置調整的重要性。在危機中,PE、對沖基金等一些非傳統投資資產的表現較差,不同管理人業績表現大相徑庭,資產的低流動性也給投資人造成了很多額外困難。總之,此次危機給傳統的投資管理理論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站在新的起點,我們應該重新審視不同資產類別之間的相關性,認真分析資產的收益和風險特性,著力完善資產配置構建模型和實施策略,加強風險預警、監控和應對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工作。同時,以資產配置和再平衡為核心的投資管理模式在方向上依然是正確的,機構投資者應該堅持這一點,當然更重要也更難做到的是如何根據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及時進行動態資產再平衡和貨幣再平衡。
目前,中國的機構投資者和基金管理行業剛剛起步,在投資理念和投資策略等方面還存在諸多有待完善之處。《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一書,全面、系統地對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理念、資產配置、組合管理、業績評估、風險控制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對於中國投資管理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借鑑意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更多的投資者能夠從書中汲取有益經驗。
樓繼偉
二○○九年十二月於北京
譯者序
譯者序:“守正用奇”
——論耶魯基金的投資哲學
高瓴資本 張 磊
1999年,在耶魯讀書的我,從不放過任何一次勤工儉學的機會。從本科生經濟學助教到漢語陪聊,來者不拒。一個偶然的機會去一座不起眼的維多利亞式老樓面試耶魯大學投資辦公室,不想竟有幸師從了大衛?史文森先生,自此與投資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加入耶魯投資辦公室的時候,美國資本市場正如火如荼地上演著一場非理性繁榮的大戲。同學、朋友大多活躍於華爾街,從事衍生品投資等熱門專案。而我的第一份任務,竟然是分析無人關注的森林(Timber)和其他實物資產(Real Assets)。然而正是這貌似簡單的實物資產給了我關於投資產品本質的啟蒙:風險及內生收益。現在想來,雖然少了那些在資本市場中摸爬滾打練來的立竿見影的招招式式,卻獨得了長期投資理念及風險管理的意識,並對投資的組織構架及資產配置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作為一個遠自東方而來的年輕學子,我近距離地參悟西方機構投資的教父——大衛?史文森——的投資實踐,驚喜地發現史文森的投資哲學其實可以用老子的思想一語概括,那就是:以正治國,以奇用兵。或曰:守正用奇。
先說“守正”。“正”首先體現在投資管理者的品格上。史文森先生在書中用大量的篇幅論述了受託人應該如何服務於受益人的需要、代理問題發生的根源、表現以及應對。在當今的資本市場上,價值鏈的分割和金融工具的濫用,導致資訊極不對稱,投資管理機構與最終受益人的利益嚴重背離,代理問題成為這次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相比之下,史文森無視外面的高薪誘惑,30年如一日為耶魯工作,體現了一個受託人“正”的境界。耶魯在對外部經理的選擇上,也把品格作為第一位的標準,這有力地保障了耶魯的利益。史文森在書中以大量的反面案例對業界的代理問題進行了不留情面的剖析和痛斥,令人印象深刻。他的嫉惡如仇、直言不諱也著實令人欽佩。
“正”還體現在投資原則上。耶魯投資模式的一個顯著成就就是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機構投資流程和不受市場情緒左右的嚴謹的投資原則,包括投資目的的設定、資金的進出、資產負債的配比、資產類別的劃分及配置、投資品種和投資工具的選擇、風險控制、基金經理的選擇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