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說:“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至少有這樣幾點好處:第一,發展了經濟,繁榮了市場;第二、擴大了就業;第三、增加了稅收;第四、培養了人才。鼓勵這樣的企業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
他還說:“如果國家把私營企業管死了,那麼私營企業家們就不幹了。因為他們目前的存款就可以吃一輩子,他們就會把錢都用於消費,而不是擴大再生產,或者把錢轉移出去,這樣,於公於私,於國於民都沒有好處”。
當劉永好彙報到希望集團依靠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先富起來後,倡導“光彩事業”並帶頭在全國開辦扶貧工廠時,田紀雲說:“這再一次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行的政策是正確的,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沒有先富起來的就不存在後富的問題;像希望集團這樣的企業走在了前面,就會帶動一大片;沒有走在前面的,就沒有走在後面的,這就叫辯證法。希望集團的發展和希望人投身光彩事業的義舉進一步證明我們發展私營經濟的政策是正確的”。
最後,他希望:“民營企業要放手幹、放膽幹,不必有任何擔心”。還揮筆給希望集團題下了七個遒勁的大字——希望明天更美好!
宋健關注希望集團的成長
時任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對民營科技企業非常關心,他多次親臨希望集團視察指導。
1986年,全國科技工作會在成都召開。會上,宋健得知新津有四個大學生辭職下鄉創辦科技企業,成了“鵪鶉大王”後,點名要企業負責人在大會上發言,交流經驗。會後,又親赴新津考察了佔地13畝,土裡土氣的“育新良種場”,鼓勵四兄弟大膽的闖,把眼光放遠一點不,辦大企業。在與劉家兄弟合影之後欣然題詞:“中國的經濟振興寄希望於社會主義企業家”。送了他們一個吉祥的名字“希望”。
從那時起連續8年,宋健一直都在關注希望集團的成長,先後五次與希望集團負責人劉永好、陳育新等懇談企業發展大計。他對希望集團立足中國,依靠科技,發展民族工業的作法非常欣賞,給他們提供了兩個國家級星火科研專案。“希望”也不負所望,他們沒有花國家一分錢,沒有向銀行貸一分錢款,研製開發出兩項榮獲國家星火成果二等獎的科研成果。一個是“鵪鶉養殖繁育”,一個是“希望牌系列飼料開發運用”,養鵪鶉帶出了一個“億元村”,一個全國最大的鵪鶉養殖基地。搞飼料又捲起一陣又一陣的“希望旋風”,給中國的養殖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給中國民族飼料工業爭了光。
1994年,當宋健再到希望集團的時候,希望集團已經成為“中國飼料工業百強第一”、“中國製造業百強第一”,辦了32家工廠,產值超過16億元。對此,宋健鼓勵他們說:你們還年輕,還要大發展,16個億大概相當於兩億美元,與跨國財團相比還是小弟弟,還是那句話:“民族工業要振興,國有也好,非國有也好,都要努力”。
新希望企業文化尋根
新希望集團是劉永好在原南方希望投資公司基礎上按照現代企業創辦的具有國際水準的集團化企業,其企業文化的延續性和創新性令人耳目一新,下面介紹新希望集團釋出的“企業文化”。
新希望企業文化尋根
建“百年老店”
三個文化層次——像家庭、像軍隊、像學校
八大文化精品——領袖的自律精神、穩健的經營作風等
企業管理文化——加減乘除
投資決策文化——爆米花效應與批判式論證
文化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是歷史地形成的。新希望集團是四川省最大的民營企業,1997年從希望集團分化出來,單獨組建。董事長劉永好是中國十大民營企業家之一,曾被美國《商業週刊》評為2000年度“亞洲之星”。希望集團是劉氏四兄弟——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陳育新)、劉永好創辦的、我國最早的私營企業之一。1982年,劉氏四兄弟籌集1000元到四川新津農村創辦良種場,養鵪鶉,後來轉產飼料,成就“中華飼料大王”美名,1995年,希望集團被評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500強第一和中國飼料工業百強第一。同年,希望集團劉氏四兄弟“分家”——明晰產權,一分為四,劉永好成立南方希望集團,1997年在此基礎上組建新希望集團,1998年剝離部份資產組建新希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劉氏四兄弟創業與同期創業的多數個體戶不同:一是四兄弟都是大學生,二是都有鐵飯碗,吃的是“公家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