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勝,比如做品質你就把某方面做到極致,好得“過不得”,做推廣,你就想辦法“聚焦”,進行飽和攻擊,千萬不能“隔靴搔癢”,要不,純粹浪費。一個小樓盤,買斷主流媒體全天廣告版面,實施“資訊遮蔽”,有點象我當初在華東地區打希望飼料牆體廣告,所有的外牆一寸不留,刷滿刷盡。競爭品牌只有發傳單了。還有在迪康集團我專程到“三峽合攏”全世界媒體攝像鏡頭的正對面山上弄巨幅橫標,想把那些做氣球廣告條條的氣死。
在資訊爆炸,消費者無所適從的情況下,做傳播,你“狠”不起來,你出不起“風頭”,你不能引導輿論目光轉向。怎麼也做不好。
三、需求密碼——深入心靈
營銷學老師說:銷售是在適當的地方,以適當的價格,用適當的方法,將適當的產品賣給適當的人。我用這句話給人家培訓銷售員,有位文化不高的銷售員給我說,你這話很拗口,是不是“賣什麼東西,賣給誰,怎麼賣”的意思。嘿,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所以,我們有必要專門研究“需求密碼”,即研究這個“誰”。
記得1990年代末,我幫一個親戚買房,那時我就是賣房的銷售人員,並且是經理,按理我比一般的消費者更專業更理性。
其實,並非如此。我幫他選了市中心一個街道狹窄,景觀為零的小區,理由只有一個,那是我心中的“城市中心”。這種選擇與我小時候羨慕鄉鎮“街上”有關,天府廣場就是成都的“街上”——這就是消費情結,即消費需求密碼。
怎麼解開這個“密碼”,就需要對消費者做精細化研究,比如剛才提到的心理情結。
這些年,樓盤打“環境牌”的很多,為什麼?因為我們長期生活在環境比較差的地方,羨慕人家國外或發達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