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處自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字出現以後,卻則成為統治階級欺辱人民的工具,剝奪勞動人民讀書識字的權利。讀書識字是全社會的需要,勞動人民同樣有思想感情,有求知的慾望。可是他們目不識丁,不能用文字來書寫文章表達感情,進行交流,這種痛苦比目盲不能見物、口啞不能說話,更讓人痛苦。於是,張潮道出了人們渴望讀書識字、要求掌握文字的心聲。
並頭聯句
【原文】
並頭聯句,交頸論文,宮中應制,歷使屬國,皆極人間樂事。
【原評】
狄立人曰:既已並頭、交頸,即欲聯句、論文,恐亦有所不暇。
汪舟次曰:歷使屬國,殊不易易。
孫松坪曰:邯鄲舊夢,對此惘然。
張竹坡曰:並頭、交頸,樂事也;聯句、論文,亦樂事也。是以兩樂併為一樂者,則當以兩夜並一夜方妙。然其樂一刻,勝於一日矣。
沈契掌曰:恐天亦見妒。
【譯文】
投靠頭對句作詩,頸對頸談論詩文,在宮中應皇上之命撰寫文章,身為欽差走遍各國,都是時間最快樂的事。
【評析】
這段文字型現了古代文人的人生價值追求。在他們心目中,文人應有的資質就是:吟詩作賦,聯句作對,論實事才顯出他們的才情和風雅。才子佳人,詩詞酬唱,奇文共賞,則更具風流。
只是他們才高八斗,也只為“學優則仕”,顯親揚名,希望能有一官半職,光宗耀祖。之後作些應制之作,討好君王、權勢,自不愁榮華富貴;至於身為欽差,代表天朝大國出使屬國,更是風光無限。
然詩窮而後工,溫柔富貴鄉里的應制之作,不免是一些詞藻華麗之作。文人為追求功名富貴也是為賦詩而賦詩,不能稱得上是佳作。作者在此說明了這些只是一些“為賦新詞”不能稱得上文學上的精華。
水滸傳武松詰蔣門神雲
【原文】
《水滸傳》武松詰蔣門神雲:“為何不姓李?”此語殊妙。蓋姓實有佳有劣,如華、如柳、如雲、如蘇、如喬,皆極風韻;若夫毛也、賴也、焦也、牛也,則皆塵於目而棘於耳者也。
【原評】
先渭求曰:然則君為何不姓李耶?
張竹坡曰:止聞今張昔李,不聞今李昔張也。
【譯文】
《水滸傳》中武松問蔣門神說:“為什麼不姓李?”這句話問得好,因為姓氏確實也有好壞之別,如姓華、姓柳、姓蘇、姓喬,都十分雅緻,至於姓毛、賴、焦、牛,都是看起來不雅觀聽起來更刺耳。
【評析】
這則文字所引武松話,作者在這裡,則是斷章取義,借武松之口來闡發他所謂的“姓實有佳有劣“的見解。其實,姓也只是表明家族系統的稱號,一個代表人物的標誌而已,姓本身並無優劣之分。只不過 ;有些漢字聽起來比較雅緻,比較容易接受,比如姓華、姓柳、姓雲、姓蘇、姓喬。而賴、焦、毛、牛卻不能使人展開美好的聯想,使人聽起來比較生僻,而又沒有美感可言。
所說姓氏根本無優劣可言,繼自於祖宗,它無非是由其中一個義項產生的聯想,沒什麼科學根據。 ;所以作者的這一理論,也無太多意義,沒有什麼深刻的內涵,只是他突發奇想而已。
花之宜於目而復宜於鼻者
【原文】
花之宜於目而復宜於鼻者,梅也,菊也,蘭也,水仙也,珠蘭也,蓮也;止宜於鼻者,櫞也,桂也,瑞香也,梔子也,茉莉也,木香也,玫瑰也,臘梅也。餘則皆宜於目者也。花與葉俱可觀者,秋海棠為最,荷次之,海棠、酴(tu)醾 ;(mi)、虞美人、水仙又次之;葉勝於花者,止雁來紅、美人蕉而已;花與葉俱不足觀者,紫薇也,辛夷也。
【原評】
周星遠曰:山老可當花陣一面。
張竹坡曰:以一葉而能勝諸花者,此君也。
【譯文】
鮮花中既美觀好看又芳香宜人的是:梅、菊、蘭、水仙、珠蘭、蓮;芳香宜人只適宜聞的是:櫞、桂、瑞香、梔子、茉莉、木香、玫瑰、臘梅。其餘的都只是好看的而已。花和葉都十分漂亮可觀的,秋海棠是最佳的,荷花還在其次,海棠、酴醾、虞美人、水仙又排在了荷花的後面。葉子比花還要好看的,只有雁來紅和美人蕉而已;花和葉都不值得觀賞的是紫薇和辛夷。
【評析】
花是美麗的使者,當人們形容美人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