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人消災,不但幫助秦國拆散了最感頭痛、實力也相當強的趙、魏兩國聯盟,還自毀長城,幫助秦國人幹掉了趙國最能打仗的一代名將李牧。
這位李牧是中國古代一位軍事造詣很高的軍事家,曾經在與匈奴的戰爭中,令匈奴人聞風喪膽,吃過不少苦頭。匈奴人和秦國人都有點怕他。郭開收了秦國的錢後,和幾個見利忘義的壞蛋一起,編出個故事,愣說李牧心懷不軌,要謀反。結果,李牧還真的在他們設的局中被幹掉了。
當秦國大兵壓境時,趙王慌了,要請戰功卓著的老將軍廉頗出馬。這位廉頗也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負荊請罪的故事就發生在他的身上;由此匯出的他和藺相如之間“將相和”的故事稱得上家喻戶曉、流傳千古了。與李牧一樣,這位廉頗老將軍也是令秦國人頗為忌憚的一個人。結果,又是這個郭開買通了去考察廉頗的人,回來報告趙王說:廉頗將軍雖然能吃,七十歲的人了,一頓飯還能吃一斗米十斤肉,只是同我坐了不一會兒,就上了三次廁所。結果,這位當著使者的面表演開硬弓、馳馬如飛的老將軍,到底沒能披掛上陣。好端端的一個趙國就這樣稀裡糊塗地走上了亡國之路。也使“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成為千古之嘆。
趙國亡國之後,這位郭開把聚斂來的錢財裝上幾十輛大車往家鄉運。半路上遇到了一群大盜,被搶得精光,連人也被殺了。有人說,是李牧的門客乾的,也有人說是秦始皇派人乾的。姑且存疑。
從這樣的事蹟中,我們應該毫不懷疑唐代那位大才子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說的話:滅亡六國的,實在不是秦國,而是六國自己;就和後來滅秦國的不是別人,正是大秦帝國自己一樣。
在當時秦、楚、燕、齊、趙、魏、韓這戰國七雄中,只有秦國具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吏治清明,絕少貪官汙吏,形成了良好的國家執行機制,從而,吸引了大批各國的人才。
中國曾經被這樣拿下(8)
事實上,早在商鞅變法之前許多年,秦國就已經開始在各國引進人才。秦穆公五張羊皮從楚國換來虞國人百里奚做自己的宰相,是春秋時代最為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
商鞅則是衛國人,在他手裡,秦國建立起了當時肯定是最先進的、相當於我們今天最現代化的政治、法律制度,從而使並不先進的秦國,在不長的時間裡,就具備了最適合國家快速發展的社會機制。這套機制懲惡揚善,相當公平公正,即便放在今天,抽象出其法制精神來比較都會顯得極其出色,足以讓今日還有一點良知的中國人臉紅。它使秦國的普通百姓都有了踴躍建功立業的機會和積極性,整個國家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反觀其他六國,則是一片世紀末的衰頹景象:君主昏聵無能,握有各種特權的世襲貴族們爭權奪利,貪贓枉法,為了裝進自己口袋一點蠅頭小利,不惜出賣整個國家的利益。其情形就像後來法國人在一首歌中唱的那樣——“為了一塊牛排,他們就出賣了巴黎。”
中國人最為熟悉與崇敬的屈原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段時間稍前一點。
屈原是楚國的三閭大夫,他的遭遇富有象徵意義,與後代大量發生的同類故事一樣,令人有十足的理由懷疑,在我國傳統的政治生活中,所謂“邪不壓正”這句話的正確性。
楚國曾經是春秋五霸之一,一飛沖天、一鳴驚人的成語典故就發生在這裡。另外一個直到今天使用頻率仍然極高的詞彙——問鼎,也與這個國家強大的國力和軍事力量有關。即便到了屈原的時代,楚國仍然是可以與秦國相抗衡的強國之一。屈原的命運可以讓我們部分地知道,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是如何土崩瓦解的。
屈原出身顯赫,其家族屬於楚國王室的宗室,是楚國景、昭、屈三大世族之一。屈原的官職最高時做到了左徒,權位僅次於相當於宰相的令尹。從司馬遷的記載中我們知道,屈原實際上已經是楚國最高決策層中的成員,參與了整個國家內政外交、大政方針的制定與實施。
當時,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國力迅速增強。楚懷王豔羨不已,於是,也讓屈原制訂方案,準備在楚國實行變革。屈原的一位同事嫉恨他的才能,在懷王面前將屈原描繪成了一個狂妄自大、心懷不軌的小人。結果導致楚懷王討厭並疏遠了屈原,並進而將他的官職貶為三閭大夫,也就是主管三大貴族家族日常事務的閒散官兒。
此後發生的一切,其荒誕可笑的程度絲毫不亞於今天那些胡編亂造的蹩腳電視劇:
楚、齊兩國是親戚之國,就是說兩國的國君有互相聯姻的血緣關係。秦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