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3/4頁)
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動物,名聲很臭,盡幹一些缺德的事,但據一些科學小品所載,它的教子的藝術,倒是可以值得一學的。一般的動物,都是非常“護”其幼崽的,特別是雌性動物對其幼崽,更是呵護有加,人是高階動物,是有情感的高階動物,對小孩更是百般呵護,有的甚至呵護到了不該呵護的地步,而狐狸不是這樣,狐狸爸爸狐狸媽媽在其幼崽長到一定大時,就不再讓它留在窩裡,把幼崽“拱”到窩外去。我以為這也算是一種教子方法,也算一種教子藝術。
當幼崽還沒有產生自謀生活的意識的時候,將其拱到窩外去,表面看來是有點“殘忍”,其實,比別的動物稍早一點讓自己的幼崽經經風雨,是大有好處的,早一點學習一些捕食的本領,早一點學習一些逃避危險的本領,肯定於自己幼崽未來的生存有益。
做父母的,特別是做媽媽的,對待子女都是一副菩薩心腸,寧願自己受苦,不願孩子受苦,自己的孩子受苦,自己的心裡就如刀割。不記得是哪一位說過一句,說中國母親巴不得把自己的小孩一直抱大成人,說是歐美的母親不是這樣,小孩到了18歲,就要讓他自謀生計,家裡經濟條件再好,也要小孩自已掙錢養活自己,歐美父母的這種做法在中國人看來可能有些過分,我想,中國父母的一些做法在歐美人看來也同樣有些過分,他們會認為,對小孩的過分呵護,會妨礙孩子未來的發展。
但是,學習又是一個很苦的差事,競爭性又強,不吃苦不努力吧,不會有好成績,將來考不上一所好中學、好大學,就難得找到一份好工作,一輩子都不如人,這也是為父為母者自然要考慮的事,想爭個好成績吧,就得吃苦,大一點吃點苦頭,那還不算什麼,小學、初中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上學比成人上班還早,睡覺比成人還晚,這份苦又不能代孩子受,心中矛盾得很。我雖是男性,但我也強烈地長期地感受過這種痛苦。我想,我如果是一位女性,有可能承受不了這份心理痛苦。
1994年上半年,我的大女兒在讀碩士,二女兒在武漢讀大學,老三在讀高三。下半年,老三考取了桂林工學院,家中一下子空了巢,她媽媽的心裡時常總覺得缺少了什麼,老不好受,常找我出氣,說:“你就像只老狐狸,把伢都拱到外面去了。”
真的,看見三個女兒讀書的那種拼命的樣子,我總覺得是我在“逼”她們三個女兒,個個都勤奮,上學讀書,特別用功,起得早,睡得晚。妻子看見女兒們的拼命樣子,背後總是要我莫逼得太狠了,久而久之,我也覺得好像是我自己在逼她們。
那些日子,有時我這做爸爸的也在想,這樣做值不值呢?世俗的看法不錯呀,女孩子長大了,有個工作,成個家,過日子,不都是如此麼?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女兒,哪能和那大家閨秀比呢?
有時,我這做爸爸的又不這樣想。生兒育女,第一希望她們成人,第二,總還是希望她們能成才!要成才,苦總是要吃點的。想著想著,想起一篇科學小品文中描述的狐狸將幼崽往窩外拱的情景,於是,在妻子勸我莫逼得太厲害時,我就相機進言,講述狐狸教子的趣事,同時戲言,如果怕孩子摔跤,把孩子老抱在手上,那孩子能長得大嗎?你我不都是苦大的麼。孩子現在不吃苦,將來還要吃更多的苦。這是我的真實想法。我出此言,一則是想借此緩解妻子的思想憂慮,二則是暗示我望子成才的一些想法。還算好的,妻子比較認同。
苦不苦,我也有個近似於“狐狸教子”的想法。一些比較用功的初中生、高中生,多數是5點多鐘就起床,晚上11點才睡覺,不能說不苦。但是,一些不怎麼用功的孩子呢?他們也很“辛苦”!關於這一點,有些家長可能沒有覺察到。當中學教師的人,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中專教師的人,看得比較多,一些不怎麼用功的學生,其實也都是很用“功”的人,不過他們的功不是用在讀書上,而是用在足球上、籃球上,或者是用在玩遊戲機、上網聊天上,這些孩子有的中午不休息,在足球場上、籃球場上來往奔跑,這不苦?這些孩子,有的網上聊天整天整夜地不睡,不辛苦麼?一個人的精力,總得有個地方釋放,不在這裡釋放就在那裡釋放!
我的午睡,被人稱為是“雷打不動的”,一個週六的中午被打動了:籃球場上的喧譁聲。我站在陽臺一看,不是衛校的學生,是幾個一中的高三學生,個個身強體壯,個個生龍活虎,我覺得他們的旺盛的精力,正在盡情地宣洩,這時,我睡意全無,我獨自一人站在陽臺上,心想,這樣辛苦不辛苦呢,接著還要上課,他們這樣子擠時間來“辛苦”,並非家長的逼,也並非老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