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頁)
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立高等小學堂,但我的家鄉——大屋陳鄉沒有。解放後,我的家鄉已經有小學,但我的父母沒送我上學,我是1952年才開始上學的,那時我已有8歲。
我們村有一家人家,有很多書,劃成了地主,屬於鬥爭物件,其家人全部趕出門,傢俱、衣物、糧食統統都沒收了,但那些書,被視為不值錢的東西,沒有搬走,因為是地主的東西,門開著,也沒人敢拿。我年幼無知,也不知道這些東西拿得拿不得,我先是覺得那些字帖很好玩,書紙是黑的,而字是白的,與別的書不同,我從那間房裡拿了幾本,也沒人看見,我怕父親罵,拿回家就藏起來了。過了兩天,我又獨自一人到那間堆滿書的無人房間裡去玩,房裡空無一人,多少有些怕人,但我還是大著膽子走了進去,那間房有一層樓板,上面堆著好多好多書,又有一架木梯,我這是第一次爬木樓梯,一個人怯生生地爬上去,一看,哇!真多書呀!那一幕,我至今未忘。
我又在那間房發現了一本很厚很重的書,我一個人拿不動,我將小我兩歲多的小弟弟喊來幫忙,經過一個小巷時,我覺得有些害怕,後來,兩雙小手硬是把那本書抬回了家。後來,我開始上小學,我還時常翻一翻那幾本“偷”來的書,1953年我上小學二年級,見其中有一本書上有個外國人頭像,下面寫著人的名字,叫牛頓,我覺得真稀奇,怎麼會姓“牛”,名字也怪,叫“頓”,名字中怎麼沒有“輩分”,他的親人怎麼知道他是什麼輩分?我見一本書上有許多圖案,當時不知道那是什麼,就問我的祖母,祖母不識字,大概知道那是國民黨的黨旗,覺得家裡有這樣的書是不好的,她後來把這幾本書都作為引火紙燒掉了。
我現在也不明白,我當時只有6歲多,也沒有上過學讀過書,為什麼一見到那麼多書就那麼高興?這是天性?我以為主要是好奇心。因為那時的農村要比現在窮得多,文化落後到什麼程度,簡直沒法想像,我長到五六歲了,沒見過一張報紙,沒見過一本雜誌,說得難為情,除了我父親讀過的幾本書外,很少見過“紙”,那時大人小孩,大便後並無手紙,是用破布片代手紙。書,的確是罕見之物。那時的我,一見那家有那麼多書,有那麼厚的書,出於好奇心,偶然對書就產生了興趣。
後來,1952年,我開始上小學,一有了自己的書,又開始識字讀書,就覺得特別有趣,現在回想起來,我從那時起,就非常喜歡讀書。
小孩子對罕見之物,容易發生濃厚的興趣,或許是某些家長可以利用而沒有利用的兒童心理。
我推想,袁隆平在參觀金水農場之前,一定沒見過那麼多的紅紅綠綠的花果,那些花花綠綠的花果,使得小小年紀的袁隆平產生了好奇心,對學農發生了興趣。
我的三個女兒,都喜歡讀書,也有些是出於偶然,出於好奇心。這,或許是她們愛讀書、喜歡讀書的一個原因。
在小淑華三四歲時,我在書店偶然見到一本彩色的幼兒讀物,我也覺得有些新奇,那時的書店,書架上多半擺的是紅寶書,馬列著作,很少有幼兒讀物,更是難見到彩色的幼兒讀物。我也是出於好奇心,就買了一本,4角錢,那時捨得花4角錢為一個沒上學的小孩子買那麼高階的書的家長是不多的,特別是在我的家鄉文化教育那樣落後的地方。小淑華見到這樣的稀奇之物,自然高興得不得了,我又將書中的內容,一字一句地念給她聽,看得出,她聽得非常出神。後來,我又為她買了兩本,一共3本,1元2角錢,我當時覺得,我算是最捨得為小孩買書的了,可能,小淑華也是她的同齡的小孩中極少擁有3冊彩色圖書的小孩子。這樣,她對書產生興趣,可能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無論怎麼說,多帶小孩去參觀一下博物館、圖書館、科技展覽館,可能會在不經意之中,給孩子在心中種下一粒科學的種子,而比你的說教的效果要強十倍!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一堂管孩子的“優質課”�(1)
教育子女,表面上看,就是管管孩子,並無學問可言,也無藝術可言,其實,管孩子是一門大學問,管孩子也是一門藝術。每個人,各有各的管法,管理的方法不同,實際效果也不一樣。要做一個成功的家長,教子還得多懂得一點教子藝術才好。
管孩子是一件容易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說容易,是說管孩子這件事,凡做爹媽的都會,沒有不會的,不論你學歷高低,不論你學沒學過這方面的專業知識,遇到管教孩子方面的事都能管;說不容易,是說管孩子這件事,凡做爹媽的都叫難,都說孩子不聽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