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們都是關了家裡的電視出來看電影地。“
……自所以我覺得中國觀眾對時下電影種種千奇百怪的批評毫奇怪。大多數的中國觀眾是用電視劇的鑑賞方式和欣賞模式來看電影地。大多數的中國觀眾根本不知道電影跟電視到底有什麼根本區別,也只有中國話裡才會有‘影視作品’這個詞,英文或者法文裡永遠不會把電影和電視合併成一個片語來說。也只有在中國,演電影的演員跟演電視的演員幾乎可以竄來竄去。沒有嚴格的界限,反正只要有錢有片酬就行,反觀西方,有誰聽說好萊塢電影明星去拍電視劇的?在中國的非專業影評和觀眾評論中,經常會出現把電影跟某電視劇相比較的笑話,單純的電影評論也完全用的是電視劇地思維方式,其根源就在於此。“
一席話說的這些專家們面面相覷。中國地電影界和影評界的專家都非常的高傲,他們平時都以藝術家自居,根本不屑於跟人討論電視劇,覺得有失身份。所以平時根本不會往這方面去想。而易青感知電影的方向一直秉持他自己的所謂人本主義,平民路線。所以他會關注到基層社會的文化消費形式,這也是當初他能令孫老爺子眼前一亮的地方。
………電影和電視劇相比,電影更象美術、音樂作品,而電視劇更象文學作品。對電視劇而言,故事情節和再現歷史地、生活中的真實非常重要,而對於電影來說,這兩方面只不過是編劇學的一小部分。而編劇只過是電影六大部門中的一小部分——所以電影才一百多年時間,就發展為世界八大藝術之一,而電視劇卻登不上人類藝術的大雅之堂。打個比方說,電視劇是溪流,電影是浩瀚的大海——正因為如此,中國電影的觀眾永遠在批評電影的故事情節、或者是動作場面真實不真實之類細枝末節的跟電影本身關係不大地環節。“
………舉個例子說,《英雄》裡被批評最多的一個場面就是所謂的‘泰軍箭陣’。批評者煞有介事地考證歷史上秦軍根本不是這樣攻城的,卻不知道這種考證對一部電影來說毫無意義。也有很多人批評《十面埋伏》裡時間不吻合,剛才還在片天的竹林扔飛刀。轉眼就是劉和金兩人在漫天飛雪裡決鬥。其實這種批評意見如果發生在兩部電視劇裡是恰如其分的,用來批評電影就有點好笑了。處理藝術的‘大真實’與‘小真實’之間的關係是藝術創作的根本之一。為了情感內淋的大真實,可以犧牲現實細節的小真實。《英雄裡的泰軍箭陣是為了渲染泰軍的戰爭壓力而刻意營造的氛圍,為後面趙國人以生命捍衛文化文字的精神做鋪墊的,是在世界觀眾面前歌頌中國人的文化風骨的,就這個主題而言,歷史上泰人如何攻城的根本微不足道,但是大多數觀眾卻寧可忽略了精神內涵層面的東西去關注箭陣是是真的,關注泰軍打仗是是大喊‘大風’,並且對此津津樂道,其實是用電視劇的眼光去看電影。同樣的,《十面埋伏》中的漫天大雪是一種象徵意味的浪漫場景,在情緒上是悲壯悽美的,為了加強人物情緒和主題上的悲悽這個‘大真實’,時間季節上的‘小真實’完全是可以忽略的。張一謀的處理雖然不能算絕妙,但是也可以說是中規中矩,非常學院派。可惜大多數觀眾只注重現實中是否存在這樣的場景,並欣賞畫面的藝術象徵意義和電影主題所捕捉的人性的真實。“
“電視文化對電影觀眾的影響還遠不止如此。中國電影圈有個奇怪的現象,拍電影的整天抱怨看電影的看不懂電影;看電影的立刻反唇相譏,說拍電影的就應該拍出大家都看的懂的東西。其實兩邊是雞同鴨講,說的都是外語,討論的不是同一種東西,公平的說,要是中國觀眾都能看的懂,那就要以故事情節為主要創作方向,那就成了電視劇而不是電影了——這種拍法就會象九十年代後日漸衰敗的香港電影,成了所謂劇情商業片,事實證明這條道路是要毀掉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電影的。這種其實並不奇怪,奇怪的是沒有一個電影人願意去深究一下這種情況地根源是什麼。其實搞藝術的人只要不那麼自以為是,肯站在普通觀眾的角度想想,應該不難得出結論,事實上。沒有一個電影人肯去搞電影基礎教育這種賺錢的事業,沒有人去告訴基層地民眾,到底什麼東西叫電影,怎麼樣叫看懂一部電影。”
………其實很多人以為看懂故事情節就是看懂一部電影了,事實並非如此。對於非專業的觀眾來說,看懂導演語彙,或者通俗的叫主題才能說的上‘看懂’,這也是電視劇和電影的根本區別。導演語彙其實就是導演透過電影要說的一句話。比如《英雄》,整部電影就說了一句話——什麼是英雄?為了理想而犧牲一切的人都是英雄,無名、飛雪、長空以秦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