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賭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竟有多少,卻難以詳考。
秦漢帝國建立後,“建皇帝之號,立百官之職”,創制了龐大的官僚國家機構,一整套與君主專制體制相適應的宦官機構由此創立,並在其自身的演進中逐步完善,宦官數量也隨之不斷增長。從史書記載來分析,在秦漢兩朝這一較長的歷史時期中,無論是宦官機構還是人員數額,增長的幅度都是比較大的。據《後漢書·百官志》載,東漢和帝以後就在原有宦官機構的基礎上新增加了尚藥、太官、御者、佝盾、尚方、考工、別作諸監,同時原有宦官機構的人員規模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擴充。如西漢時期“中常侍”僅置一人,而東漢永平年間達到四人,至延平年間更超過十人。不過,宦官機構的官員設定儘管相對固定,但在宮廷中執役的宦官卻總處於變動之中,史書也缺乏明確的記載。東漢末年,袁紹率軍進宮,“宦者無少長皆殺之,凡二千餘人”,刨除“或有無須而誤死者”這一部分,東漢末年的宦官人數至少也在千人以上。《資治通鑑》的這一記載,大致可以為後人提供一個參考。
秦漢之後,宦官勢力在隋唐時期再度膨脹。據《舊唐書·宦官傳》記載,唐中宗時,宦官已達到三千餘人,其中超授品級以上員外官者千餘人。到唐玄宗時期,宦官僅“品官黃衣已上三千人”,即有官秩的宦官約為中宗時的三倍。穆宗時,“高品白身之數,四千六百一十八人。”若按唐中宗時的比例估算的話,唐朝後期宦官恐怕得超過萬人之數。
中國古代的宦官數量在明代達到最高點。據歷史記載,明朝建立之初,“鑑前代之失,置宦者不足百人”,但隨後人數急劇增加,漸呈無以扼制之勢。至成化年間,監局內臣已數以萬計,而明朝滅亡之際,宮中宦官七萬餘人譁然而走。清聖祖康熙皇帝在訓誡臣下時,更不無誇張地稱明末宦官計有十萬人之巨。無論是較為保守的“七萬”,還是相對誇張的“十萬”,明代宦官人數之眾都是空前絕後的。
論及宦官數量,還不能不提及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漢政權。它的宦官絕對數量也許不及明朝,但若將閹宦在全國總人口中所佔比例這一因素估計在內的話,南漢政權恐怕才是真正的歷史之最。南漢是地處嶺南一隅的小國,滅國時轄有“州六十,縣二百十四,戶十七萬二百六十三”,人口總數至多在百萬左右。然而它卻擁有“宦者近二萬人”,實在讓人瞠目結舌。究其原因,則在於南漢君主對臣下強烈的猜忌心理,認為“群臣自有家室,顧子孫,不能盡忠,唯宦者親近可任。”,因此,“凡群臣有才能及進士狀元,或僧道可與談者,皆先下蠶室,然後得進。”於是,朝廷成了宦官的天下,凡求倖進者必先閹割。這在歷史上也算是奇聞了。
清代的太監員額是比較少的。乾隆初年,皇帝曾諭令宮中苑囿所用宦官“綜計不越三千”之數,並規定以後不得增額。從清宮檔案記載來看,清朝統治二百六十多年間,宦官實際數量確實從未曾達到這一定額。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宮中及外圍等處共有總管、首領和太監2605名;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共有2675名;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共有2216名;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共有1596名;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共有公元1693名。在這些宦官中,總管太監和首領太監所佔的比重很小,光緒年間宮廷太監最多時曾達到一千九百多人,其中總管太監和首領太監全部加起來,也佔不到百分之十。所以,宦官的絕大多數還是純粹的宮廷僕役,加官晉爵者少之又少。
宦官勢力興盛與頓挫的歷史變奏(1)
中國歷史的宦官制度始終是與君主專制制度聯絡在一起的,而其賴以形成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專制君主的多妻制。
在君主專制體制下,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君主享有一夫多妻的合法權利,其正妻一般稱“後”,次妻有妃、嬪、美人等各種稱呼。史載:“《周禮》王者立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以備內職焉。”其實,歷代宮廷中除了有名號的后妃之外,還有大量的宮女。她們既要負擔內廷各項雜役事務,同時也是君主隨時洩慾的物件。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君主妻妾眾多,“大國拘女累千,小國累百。”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以所得諸侯美人充實後宮,“列女萬餘人”。唐代玄宗時,“大率宮女四萬人”,成為歷代後宮之最。如此眾多的女子為君主一人所獨佔,勢必造成“男多寡無妻,女多拘無夫”、“內多怨女,外多曠夫”的情形。然而,專制君主為了保持世系血統的純正,為了滿足獨佔的慾望,視宮中女性為禁臠,絕不容許他人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