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漢們可以湊合,士大夫和家眷們卻不能湊合。
文武品級,宗室勳貴,居家宅院,都要按規制建造起來。
單靠順天府內的資源絕對不夠,遼東的木材不適宜過度砍伐,從南邊運送木材,雖然有損耗,但走海運和漕運,透過天津衛屯貯運輸,不失為解決辦法。
“依下官的想法,可從安南採料,同時可發安南庶人修築自廣西和雲南通往安南東西都大路,更可在邊境設立更大的戶市。”
“修路?”
“對,修路。”孟清和拿起筆,在一張空白的宣紙上簡單畫出邊境輪廓,點出幾處重要關卡和安南兩都所在,在憑祥和涼山之間畫出一個圓圈,墨汁浸染,力透紙背。
面對這張簡陋到極致的輿圖,朱能先是眉頭緊皺,半晌,猛的一拍桌案,“善!”
孟清和笑了,他相信,朱能明白了修路背後的含義。
安南叢林密生,水網交織,明軍連戰連捷,連克東西兩都,已至木丸江。沿途所遇賊軍不足懼,艱難的路況卻是極大的問題。
沈瑄打勝仗是一定的,明軍攻陷安南也是必然。但是,打了勝仗,如何安排善後事宜,需要慎重考慮。
無論扶持陳氏上臺還是將安南納入大明版圖,這兩條路都必須修。
遇山開山,雨水搭橋。道成通途,他日安南再生亂,明朝發兵,數日可直抵國都。
“修路,開互市,都可發安南民夫。有大批役夫聚集,沿途定有商業興起。民夫不足,大軍俘虜的賊軍也有了用途。”見朱能瞪眼,孟清和咧嘴,“此地氣候合宜,水稻可一年三熟,開路之時可從當地圈劃購置良田,遷邊民種植。為防賊寇-騷-擾,當派遣軍隊駐紮,非為佔據安南土地,只為保護我大明之民。國公爺以為如何?”
朱能還能說什麼,只能點頭,“甚好。”
“下官有一不情之請,請國公爺應準。”
“賢弟只管說。”
“請國公爺將此事上奏天子。”
“我?”
朱能吃驚不小。此計若是成了,就是潑天的功勞,就這樣推給自己?
“正是。”孟清和笑道,“下官終究年輕才薄,於朝中並無太深根基,請國公爺體諒。當是許給下官一份人情。”
朱能撫過下頜,功勞給他,還說是人情,話漂亮,事也漂亮。這般取捨,換成十多年前的自己,也未必能做到。
“罷,為兄答應便是。朝中有人非議,有為兄在,賢弟自可放心。”
“下官謝國公爺!”
朱能笑道,“不提其他,以賢弟同子玉的交情,也當叫某一聲兄長才是。”
孟清和抬頭,認真看著朱能。
只是字面意思,還是另有深意?
難不成,他同定國公的關係已經這麼明顯?
搖搖頭,一定是他想多了。
朱能比孟清和更加老道,孟清和只想著拉他和沈瑄入夥分擔壓力,他卻大筆一揮,特地修書送往大軍中,征討安南的將官,凡官至都指揮,爵位三等伯以上者,有一個算一個,都在奏疏上落款簽名。
吃獨食的註定走不遠,有功勞大家分,才是成功之道。。
“國公爺深思熟慮,是下官想得不夠周到。”
孟清和汗顏,想在大明官場上拼搏,更上一層樓,還要繼續學習。
三封信陸續從憑祥縣衙送出,李慶青同首批召集來的商人也初步達成了共識。
初時還有些緊張,隨著預定好的條件一個又一個丟擲,商人們的目光愈發熾熱,他卻奇異的冷靜下來。
“以鹽井為擔保,諸位運來的糧食皆可換取等價值的茶葉,絲綢,瓷器和金銀。”
“大令所言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李慶青道,“不拘於稻穀,小麥粟米亦可。但本官有言在先,不得是陳年之糧。”
“除了糧食,大令可還要其他?”
“香料,藥材,野物,本官同樣收購。”李慶青道,“若有良種,價格好說。”
有商人道:“聽聞縣衙收購木料,李大令為何不交給我等?”
“此事已交由各部土官。若諸位想做木料生意,這糧食的生意,本官就要另擇他人了。”
這樣的條件,是孟清和提前交代李慶青的。
因邊民和土官還要在此居住,砍伐木材時,自然會有所選擇。分散在各地的商人則不然,若是將生意交給他們,其他不論,與邊民產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