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二月的南京,雨雪連綿。
天愈發冷,出身北方的城頭戍衛好似又回到了邊塞。
金陵之地罕有如此大的降雪,戶部奏報,應天十八府多處遭災,有個別州縣甚至降下冰雹,損壞房屋不算,蘇湖等地的冬小麥恐會歉收。
右順門內,當值的戶部左侍郎和兩名郎中對坐苦笑。
往前兩個月,順天八府遭災,陛下免了今明兩年的錢糧,如今應天又遇天災,明年的夏糧怕是無望。
“長此以往,當如何是好。”
戶部不差錢,永樂三年,國庫裡的金銀銅錢比皇太孫在位期間加起來還多。
可金銀不能當飯吃,不能充祿米軍糧。
臨到年關,勳貴和朝官排隊等著領糧。依慣例,還要以舟師運糧至天津衛和順天府。撥拉算盤,算出所需的數額,戶部上下都急得上火。把糧冊看出花來,也湊不齊這麼多糧食。
“或可奏請陛下,再以寶鈔抵充部分祿米。”一名郎中道,“寶鈔不可,銅錢亦可。北疆的軍糧可暫時從順天八府和大寧等地的府庫籌集。河間保定等地雖有天災,宣府大寧等地卻是豐產。開原廣寧兩地互市也有富餘,可奏請陛下,請漢王趙王兩位殿下……”
“不可!”
郎中的話未說完,就被打斷。
戶部尚書夏元吉推門而入,身上的斗篷覆了一層薄雪,烏紗上也落了水痕。
“司徒。”
值房內的三人立刻起身拱手。夏元吉除下斗篷,正了正帽冠,回禮之後走到炭盆旁,凍得發僵的雙手總算暖和了些。
“不必拘禮。”
經歷過永樂初年和永樂三年的起落,南京戶部多次換-血。侍郎,郎中,員外郎,司務,主事,隔幾個月就會換上新面孔。只有夏元吉始終穩坐尚書之位,同北京的鬱司徒一般,堪稱南京戶部的定海神針。
“諸位暫聽本官一言,今上奉行太-祖高皇帝之法,以錢鈔充祿米能緩解一時之急,卻無法從根本解決難題。為今之計,當設法籌集庫糧,不言其他,安南大軍的糧秣萬萬不可拖延。”
此言一出,之前談話的三人都是一凜。
“司徒所言甚是!”
北疆的軍糧可以暫時從大寧等地借調,征討安南大軍的糧秣卻只能戶部想辦法。就食當地可以,但大戰剛啟,陛下又下令不得傷稼軒,此事十分難辦。
“若從廣西調糧……”提議的郎中都沒多少底氣。
之前大軍駐紮之處,已徵調一批糧草,再徵,難保當地的土官不會造反。
戶部尚書和三名下官員互相對望,都嘆了口氣。
國庫沒錢,愁得上火。
有了錢,仍舊愁得上火。
夏元吉本想與部中同僚商量解決辦法,結果大家都是一腦門的官司。
空有滿庫金銀銅錢,卻為糧食發愁,這叫什麼事!
戶部尚書在值房裡發愁,大明的最高-統-治-者朱棣,正在奉天殿西暖閣裡發火。
禮部的奏請被摔在地上,朱棣橫眉立目的拍著桌子,怒斥道:“太--祖-高皇帝之制,民年四十以者始聽出家!今直隸及浙江諸多府縣,請度牒者竟達千八百餘人,其間多為弱冠而立之年者,是不知朝廷之令?!”
禮部尚書跪在地上,一臉的愁容,“陛下,此事……”
“朕不想聽你解釋!”朱棣怒道,“朕只問你,這一千八百人的度牒,可是禮部許發?”
“……是。”
朱棣怒火更熾,“如此多壯年之人私披剃為僧,僧錄司不加詳查,便給以度牒,是為瀆職。禮部不考其行,更有失察之責!爾為一部掌印,不能驅下官盡其責,理應同罪!”
禮部尚書硬著頭皮道,“陛下,臣知錯!”
鄭尚書臉苦,心裡更苦。
實話實話,雖然僧錄司歸禮部管,但這件事真不是他的責任。錦衣衛給皇帝遞條子之前,他同樣被矇在鼓裡。一千八百人的度牒,說發就發,一點風聲不漏,鄭尚書竟不知道,自己手下有這等能人!
如果能平安過了天子這關,不被摘掉烏紗,他必定會追究到底,讓背後推自己頂缸的小人好看!
真當他鄭賜是個軟柿子,任由搓圓捏扁不出聲?
鄭賜心中將背後害他的小人唾罵千遍,表情卻愈發惶恐,不做任何辯駁,連連請罪。
見鄭賜認錯態度良好,永樂帝冷靜下來,也曉得這事不能全怪他。念及奪下南京之時,鄭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