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永樂六年十二月底,天子移駕北京。
依祖制,逢新年,天子御奉天殿受百官朝賀,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貢使臣。皇后於坤寧宮賜宴命婦。
朔旦,文書房請旨宣諭一道,群臣聽諭,並傳天下州府,召耆老免面諭,宣之鄉里。
往年,宣諭皆從應天府出。永樂七年,御駕北巡,群臣朝賀的地點,從南京改到了北京。
北京皇宮三大殿尚未竣工,永樂帝便御奉天門受朝賀。此舉明確傳達出訊號,自此,北京即是國都。朕要遷都,誰也阻止不了!
奉天殿還不能投入使用,天子下旨,在殿前設宴。
火紅的燈籠成排,火盆上百,映得黑夜亮如白晝。
亮歸亮,冷風卻不會減弱分毫。
好在沒有下雪,北京行部官員習慣了北疆天氣,又穿得多,便是文官,也個頂個抗凍。換成習慣了南京氣候的官員,有一個算一個,飯沒吃完就會凍得話都說不出來。
孟清和坐在沈瑄下首,朝服里加了兩層棉袍,外邊披著厚厚的斗篷,護手裡-塞-了小巧的銅爐,腳底踩著厚實的皮靴,勉強能撐得住。
看看舉著酒杯,臉色通紅的永樂帝,再看看除下斗篷,只穿冕服的朱高煦兄弟,孟伯爺吸吸鼻子,很是羨慕。
人和人,當真是沒法比。
不過,最讓他羨慕的還是身邊的國公爺。朝服之下,只有一件薄薄的棉袍,行動間揮灑自如,好似風都繞著他吹。
現場唯一能讓孟伯爺得到安慰的,大概只有包成個球的朱瞻壑。
一樣穿了幾層,朱瞻壑小臉紅撲撲,拉著朱瞻基來給孟清和敬酒。
“少保請滿飲此杯。”
朱棣好烈酒,朱高煦和朱高燧也不遑多讓。朱瞻基能飲米酒,朱瞻壑到底年幼,筷子沾一點,嚐嚐味道頂天了。除了親爹,沒人敢給他倒酒,從宮宴開始,酒盞裡裝的一直是糖水。
“謝世子。”
孟清和站起身,咬牙從斗篷裡伸出手,端起酒杯,送到唇邊,一飲而盡。
溫過的酒水仍是辛辣-刺-喉。
酒水從嗓子眼滑入胃中,瞬進湧起一股暖流。
咳嗽一聲,眼角有些溼潤,手腳卻輕快了許多。如果不是酒量不好,他絕對會抱著酒壺不鬆手。
“少保不善飲酒?”
朱瞻壑仰頭,脖頸處一圈火紅色的皮毛,唇紅齒白,圓乎乎的,更像個年畫娃娃。
“下官的確酒量欠佳。”
“哦。”朱瞻壑點點頭,表示理解,“皇祖父說過,是好男兒就當海量。酒量不好沒關係,多練即可。熟能生巧。”
孟清和:“……”
這句成語是這麼用的嗎?況且,永樂帝所謂的海量,應該不是指酒量吧?
正無語時,見跟著朱瞻壑的宦官不停使眼色,朝著新上的熱湯努嘴,似有祈求之意。孟清和了然,八成三頭身光顧著喝糖水,沒怎麼吃東西。
“世子先坐下,用碗湯如何?”
宮宴之上,肉類多為牛羊。
朱棣習慣了北方飲食,隨扈的御廚都是北方出身,最得用的更是燕王府的老人。
滾熱的羊湯,加了鹽巴胡椒,撒了蔥花和香菜,滾在兩個手掌寬的闊口銅碗裡,與其說是湯,不如說是清湯鍋子。
孟清和遵醫囑,飲食上需要忌口,許多葷食不能吃,羊湯卻是無礙。
聽了孟清和的話,朱瞻壑和朱瞻基一同坐下,伺候兩人的宦官差點抹眼淚。好說歹說,世子就是不搭理。興寧伯一句話,立刻麻溜坐下。差別怎麼就這麼大?
宦官立刻盛好羊湯,送到兩人面前。
朱瞻基喝得香,朱瞻壑卻捧著小碗,盯著碗裡的兩片香菜葉子,苦大仇深。
“黃伴伴,孤不喜芫荽。”
“世子,奴婢錯了!”被點名的宦官立刻請罪,“奴婢給世子換一碗。”
“算了。”朱瞻壑盯著碗,出乎孟清和預料,拿起湯勺,舀起一勺送進嘴裡。
“世子?”
朱瞻壑抬頭,嘴角沾了一點湯汁,“少保喚我何事?”
“世子不是不喜芫荽?”
“是不喜。”朱瞻壑放下瓷碗,小半碗羊湯都已下肚,“可父王說過,屯田不易,邊塞糧食更是艱難。少保也教過我,農人種田,粒粒辛苦。在大寧時,黃伴伴告訴我,他沒進宮前很少吃飽。我不喜芫荽,卻不是不能吃。”說著,呼扇了兩下大眼睛,小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