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沈瑄在前寧王府前下馬,恰好遇到從府內走出的楊鐸。
“國公爺。”
楊鐸抱拳,側身讓到一側,沈瑄將馬-鞭-交給親衛,單手揮開大氅,回禮道:“楊指揮。”
同樣的長身玉立,俊秀挺拔。
也同樣的煞氣凌人,讓人想退避三尺。
定國公的親衛習慣了,跟隨楊鐸的錦衣衛也鍛煉出來了,只有守衛王府的邊軍手腳僵硬,頭皮發麻,想動一動都困難。
下意識的搓搓胳膊,怎麼好像更冷了?
沈瑄奉召前來,楊鐸身有要務,見禮之後,未多做寒暄,前者取出腰牌,進了王府,後者接過韁繩,翻身上馬。
駿馬嘶鳴,馬蹄濺起碎雪,向城門飛馳而去。黑色的斗篷隨風翻飛,帶起徹骨的朔風。
走上石陛,沈瑄突然駐足。
錦衣衛指揮使在此,天子下令大軍延緩出塞,又匆匆將他召回,莫非是南邊出事了?
承運殿暖閣內,孟清和垂首立在堂下,將同乞列該的談話一字不漏上報朱棣。瓦剌和女真更是重點提及。
“瓦剌也就罷了,女真?”
朱棣疑惑的看向孟清和,很是不解。
女真騎兵的確善戰,可單以女真部落的人數,朵顏福餘泰寧三衛,調遣其一,就能徹底壓服。需要費這麼多的心思和力氣?
和盤托出歷史上曾發生的一切,實不可行。一個不好,更會被當做妖孽收拾掉。孟清和只能嘗試冒險,讓永樂帝意識到,來自遼東的威脅未必下於草原。
“自殘元-分—裂,瓦剌韃靼居於草原,兀良哈遊牧遼東,洪武朝歸附,為我大明守衛門戶。陛下聖明,武功蓋世,威遠弗界,兀良哈自俯首順服。”頓了頓,話鋒一轉,“然事無絕對,若有如安南黎氏者,天生反骨,雖不能撼我朝基石,終將埋下禍患。”
朱棣陷入了沉思,孟清和再接再厲,“女真生於白山黑水,勇悍兇蠻,為壯大部落,常擄掠人口,或奴役,或以為戰力。長此以往,其所害不下韃靼。朝廷雖在遼東設立軍民指揮使司,授歸附部落頭目官職,終人心不滿,如建州衛指揮使呵哈出,正為野心之輩。當加以防備,不可放鬆。”
嚴格來講,這番話已有些過界,更有危言聳聽,擾亂社會安定嫌疑。換個人,碰上永樂帝心情不好,百分百會拖出去,不砍頭也要下錦衣獄。
一頂頂大帽子扣下來,別說孟清和只是個小小的一等伯,換做國公,照樣吃不了兜著走。
幸運的是,孟清和早被朱棣劃入自己人範疇,又愛惜其才,對他的寬容度,遠非一般朝臣能比。
思及同道衍的幾番長談,永樂帝沒有被惹惱,而是凝眉深思,思考孟清和話中提及的“隱患”。
良久,朱棣才道:“卿所言確有道理。”
永樂帝不是莽夫,否則也不會有“燕王善謀”一說。
他十分清楚,北邊的鄰居始終是明朝的心腹大患,沒想到的是,不起眼的女真,也會大明造成威脅。
韃靼瓦剌,拉一個打一個,不打不服,打到服為止。
兀良哈,一直是大棒甜棗並用,效果始終不錯。
若非考慮到兀良哈在邊界起到的作用,朱棣會允許壯漢們-走-私?想想都不可能。
至於女真,該如何處置?
打?現階段還不值得。
拉?該拉攏哪一個?
“依卿之見,可以兀良哈壓制女真?”
“此其一。”孟清和道,“臣以為,遼東都司距女真各部尚遠,不易管理。可於極北之地再設都司,朝廷遣掌印官,其他軍官,邊軍女真各半。並許女真各部遣頭領之子入北京國子監,或入儒學。教導其為大明屬臣之榮,仿照哈密忠順王脫脫之例……”
話沒說完,殿外有宦官通稟,定國公請見。
“瑄兒回來了?”朱棣神情一振。
孟清和有些吃驚,他當真不知道沈瑄被召回大寧。
距離天子越近,掌握訊息的渠道越少。錦衣衛和伺候朱棣的宦官,都要保持一定距離。
小心些總沒大錯。
沒人想惹來天子的猜忌。
即使永樂帝不產生疑心,隨扈的胡廣等人一樣讓孟清和提心。
不過,若真有情況,漢王和趙王當不會坐視不理。現如今,他可是天子蓋了戳的漢王派,此事有好有壞,總體而言,利大於弊。至少生命安全有了更多保障。
沒背景,和沈瑄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