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前是擺事實將道理,這句話就是明晃晃的拍-龍-屁,還拍得相當自然。
朱棣被拍得很舒服、
夏元吉和楊士奇八風吹不動,胡廣金幼孜卻是嘴角-抽-動。
自永樂三年,翰林院一直忙著修書,對孟伯爺的種種壯舉,多是耳聞,不得親見。現如今親眼目睹,不得不承認,單是這拍龍-屁-的功-夫,尋常人都要學上一段時間,還未必能得其精髓。
孟清和不在意旁人怎麼想,宦官和錦衣衛之友的戳都蓋了,佞臣?小意思!
“臣以為,學校之重,首重學官儒師。學有明師,縱陋室亦可成飽學之士,出翰墨之才。”
朱棣終於笑了,“以爾之見,儒師當如何擇選?”
“回陛下,臣聞山水之間有名宿。”
“哦?”朱棣又習慣性的開始敲手指,“爾言以朝廷徵兆?”
“臣以為,可佈告天下,示民以朝廷增設儒學,廣徵儒師之事。”孟清和道,“佈告當言學子求學之心,朝廷廣宣教化之意,應徵者,必為高雅清明之士。”
說者似不覺,聽者的表情都有些微妙。
應徵的就是高士,不應徵的是什麼?
“還可令民間推舉,將宿儒德才之名列於佈告之上。”是真的民-意-推-舉,還是錦衣衛-暗-箱-操-作-,單看朱棣意向利。
夏元吉楊士奇等人倒吸一口涼氣。
推舉?還要列名?
黑,當真是黑!
朝廷徵辟為官,不應召,還可說是淡泊名利。
民-意-推-舉,廣佈天下,若是置之不理,沽名釣譽四個字百分百砸在頭上。更會被人懷疑一身學問的真實性。
確有實才的話,為何不應召?又不是到朝廷做官,而是到儒學中教書育人,教化蠻夷。功在千秋的好事,卻要推拒,除了才學不佳,怕漏了底子,還有什麼解釋?
黑成這樣仍不算完,孟伯爺仍在繼續挖坑。
“若仍有清高之士,其俸米可歸於學中,以獎勵聰慧勤奮之學子。”
清高?不沾染銅臭?
好,不給你發工資,改作學生的獎學金,保證兩袖清風,還有什麼話好說?
到儒學中不認真授課,無異於自毀長城。
抨擊朱棣?百姓的口水就能把人淹死。這般為民著想的聖德之君還要抨擊,簡直沒有良心!
“臣以為,西南之外,北疆亦需大量儒師。”
比不過士大夫們的清高,那就比挖坑埋人的手段。必要時,坑可以挖得深一些,再埋上幾根竹刺。
用名聲壓著你,民意推著你,繼續頑抗,一句“名不副實,沽名釣譽,假清高”,坑也坑能死你!
所以,乖乖響應天子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吧!
這是陽謀,明擺在臺面上。
“儒學之外,還可設武學,算學,醫學等。君子六藝,文武並修,不可荒廢其一。太--祖高皇帝有言,日月重開大宋天。臣請陛下繼往開來,復我漢唐雄風,威服海內,懾北虜南夷,創不世之偉業!”
無論文臣武將,聽到孟清和最後一句話,都會不由自主的熱血上湧,絲毫沒有意識到,結束語有些跑題。
“好!”朱棣猛的一拍桌案,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即從卿之言。”
孟清和的話讓朱棣十分滿意,遠遠超過預期。
真如議中施行,不說天下人才皆入甕中,也能將多數士大夫套牢。
看似有些荒謬,但在萬事皆有可能的大明朝,孟伯爺遞出這把叫做“名聲”的長刀,不用磨,已足夠鋒利。
朱棣當即命楊士奇,胡廣和金幼孜三人將孟清和所言歸納總結並加以潤色。上閱無誤,即刻送往京城,抄錄下發各府州縣,張貼衙門,令專人宣告鄉里。
楊士奇三人接旨,嘴上感謝天子賦予“重任”,心中都在苦笑。
主意是興寧伯出的,卻經他三人歸納潤色。訊息傳出,興寧伯被口誅筆伐,他們一樣脫不掉干係,受到的抨擊甚至會更加強烈。
興寧伯的名聲眾人皆知,再壞又能壞到哪裡?他三人卻是正經科班出身,不被口水淹死也好不了多少。
天子是故意的?
胡廣金幼孜皺眉,不敢抱怨朱棣,只能瞪向罪魁禍首,以眼殺人。
楊士奇對孟清和拱手,“伯爺大才,下官佩服。”
能讓謹慎的楊士奇說出這番話,孟清和都吃了一驚。不管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