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千餘韃靼騎兵,穿過瓦剌邊界,逼近大明邊境。
甘肅,寧夏,宣府,開平衛,全寧衛,接連燃起狼煙。
邊塞各鎮守將立即訓飭兵馬,整治城池,煙墩,屯寨,地堡。衝要之地,更在城下設定拒馬,挖掘陷馬坑。大將軍炮和-巨-弩-推上城頭上,炮口張開,弓弦張緊。
北疆之地,烽煙驟起。
遊騎回報,經探明,韃靼騎兵主力,是自明軍手中逃脫的阿蘇特部。率領這支騎兵的,正是之前不見蹤跡的前韃靼太師阿魯臺。
確定情報屬實,邊塞諸將頓時興奮了。
阿蘇特部,阿魯臺,從魏國公和定國公手下逃跑的猛人。
想當初,定國公親自出馬也沒能抓住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躲藏本領太高,尋人不著。現如今,不用費勁去找,自己出現,簡直是送上門的戰功!
若能一舉拿下這三千韃靼騎兵,生擒阿魯臺,晉官升爵,封妻廕子,榮耀三代,都不在話下。
各鎮守下令,遊騎斥候日夜巡邏,邊民分發或自備槍矛棍棒,屯田放牧時,加強警戒,一旦發現韃子蹤跡,立刻吹響木哨。遇有緊急,各煙墩地堡立即烽火示警。
宣府城,朱高煦親自披甲執銳,走上城頭。舉起千里眼,瞭望塞北草原。
正值春耕時節,翻耕農地,開墾荒田,挖深壟溝,選播糧種,都需要大量的壯丁人力。
欽天監觀星,順天八府官員上奏,均言,今歲恐有大旱之憂。
北京工部派遣官員探訪各地,令府州縣官員組織民眾開深井,在河邊建造水車,開挖溝渠。凡開井挖渠,可抵當年徭役。
有御史彈劾此舉不妥,北京巡按御史失責,理應嚴懲。
奏疏經通政使司封存送上,當即被永樂帝駁斥回去。天災將發,不思為朕解憂,為民脫困,還想著排除異己?
撞上-皇帝-槍-口,御史必然悲劇。
一道敕令,烏紗帽摘掉,下放邊塞勞動-改造,和廣大勞動人民一起挖井抗旱。
大旱之後,往往伴隨蝗災。
一旦旱蝗連發,又將有無數百姓流離失所,飢餒而死。
永樂帝為何急令皇莊種植番糧?頻發的水旱蝗災,就是最重要原因。
宣府屯田數年,旱蝗對農田的摧毀力度,朱高煦十分清楚。不惜冒著被御史彈劾,召集民力,開墾荒田,播種番糧,只為將天災的破壞力減少到最低。
自回到宣府,他幾乎要睡在農田邊上。一天十二個時辰,恨不能當做二十四個時辰來用。不想,偏偏這個時候,當了幾個月老鼠的阿魯臺,突然冒出來找他不自在。
想找死也不挑個好時候!
朱高煦憋足一肚子火氣,隨時可能噴發。
眼見開墾荒田的進度無限期滯後,很可能要錯過從春耕。心頭的鬱悶無處發-洩,抽—出腰刀,狠狠砍在城牆之上。
“阿魯臺!孤與汝勢不兩立!”
幾日後,韃靼騎兵沒有如預期發起進攻,情況卻未見好轉,反而愈發糟糕。遊騎送回新訊息,在韃靼騎兵身後,發現瓦剌騎兵蹤跡。
“瓦剌人?人數多少?”
“回殿下,至少兩千之數,均單人雙馬,著皮甲佩長刀。領兵者,很像是陛下敕封的客列亦惕部首領,賢義王太平。”
“是他?!”
朱高煦沉下臉色,攥緊拳頭。
瓦剌人是跟著阿魯臺來的?還是說,阿魯臺和瓦剌人暗中-串-謀,聯合-犯-邊?
如果是前者,問題不大。大可同瓦剌人聯手,裡應外合,滅掉三千韃靼騎兵。假如是後者,必須快馬飛報應天。與阿魯臺合謀,瓦剌人所圖定然非小!
“阿魯臺,馬哈木,太平,”冷視遠處騰起的沙塵,朱高煦憤然道,“終有一天,孤要親手砍掉汝等項上人頭!”
邊塞軍情很快飛報入京。
朱棣北巡剛歸,短期不宜再離南京。只能下旨,敕漢王朱高煦,魏國公徐輝祖,甘肅總兵官左都督何福,鎮守寧夏寧陽侯陳懋,鎮守大同江陰侯吳高,謹慎備邊,遇有小股韃子,派騎兵驅散,不宜窮追,謹防有詐。若韃子大舉來犯,聯合諸衛所兵力出塞,一舉剿滅。
敕令遼東總兵官孟善,兀良哈三衛聽漢王調遣。兀良哈三衛嚴守駐地,無軍令不可輕動。
朱棣懷疑,阿魯臺逃到漠北,是如何穿過馬哈木和馬兒哈咱的重重防鎖,突然出現在大明邊境。最好是意外,否則,他不介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