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建文二年,二月底,燕王回到北平,比預期遲了十日有餘。
拿下居庸關,燕王原本心情不錯,想著快點回家,派人到草原上去探探情況,解決朵顏三衛鬧餉的問題,不想途中接到徐忠送出的訊息,“安陸侯吳傑襲真定。”
一旦真定有失,必為南軍所趁。
徐忠野戰一流,防守同樣不弱。一邊派人送出訊息,一邊加快修築城防。耿炳文留下的工事被完全利用起來,該加固的加固,該重修的重修,真定城不說固若金湯也差不多少。
當初燕軍圍城,火炮轟了幾日都拿不下城池,換成吳傑照樣不行。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何其爽也。
徐忠站在城頭,對著城下的南軍冷笑,吳傑,有能耐你就攻城!人再多某家也不懼!
城外,安陸侯吳傑濃眉深鎖。
幾個月前,耿炳文被燕王圍困真定城中,他曾帶兵馳援,不想城磚都沒見著,就被朱能率領的騎兵打了回去。
吳傑吃了敗仗,被朱能揍得鼻青臉腫,下令向永平退卻。
打不起總躲得起吧?結果這也不行,朱能緊追不放,一路追到永平城下。
想據城防守?朱能一撇嘴,你以為自己是耿炳文?長刀一舉,兄弟們跟某家一起上,先砍了再說!
朱能是敢率三十騎兵衝擊十幾萬大軍的猛人,吳傑如何能抵擋得住?
手下士兵又毫無戰意,吳傑拼盡全力,也被砍得丟盔棄甲,損兵折將,攆回了南京。
吳傑回到南京不久,耿炳文也被皇帝撤換,李景隆走馬上任。
安陸侯頓時仰天長嘆,真定保不住了!
但凡稍微瞭解李景隆此人,都不會把號令幾十萬大軍的帥印交給他。無論多少軍隊,都得讓這小子賠進去!奈何皇帝的心腹都是空談的腐儒,沒有知兵之人,這不是明擺著給燕王送菜嗎?
憤懣之餘,吳傑找了個沒人的地方對著齊泰黃子澄等人一頓臭罵。
“豎儒誤國,該殺!”
始作俑者黃子澄的確該罵,齊泰卻著實有點冤。他的確曾經蹦高反對黃子澄的餿主意,無奈皇帝不聽他的。
戰況果如吳傑所料,北平沒打下來的,鄭村壩戰役也輸了,五十萬大軍幾乎都賠了進去。李景隆丟下大軍,帶著帥印連夜奔逃,還串通黃子澄隱瞞朝廷,臨陣脫逃沒丟了腦袋,更是加官進爵,得了太子太師的榮譽頭銜。
安陸侯同武定侯等老將湊到一起,談及如今戰場局勢,無不搖頭。
“陛下偏聽誤信,罷免齊黃等人官職,仍留在京城,遲早是個禍害!”
按照吳傑和郭英等人的看法,就該把齊泰黃子澄等人一刀宰了,再領大軍北上討燕。
燕王不是打著朝中有奸臣,清君側的旗號起兵嗎?
如今奸臣都給殺了,他還有什麼藉口?不罷兵就是實打實的造反,皇帝一道詔令,天下鎮兵均可討之!
皇帝對付起叔叔乾脆利落,偏偏在這件事上心慈手軟,猶豫不定,死活不肯落下殺大臣的聲名。殊不知,經過削藩一事,皇帝仁慈的名聲早就打了個折扣。
更讓吳傑郭英等人擔憂的是,朝中勳貴對皇帝日漸冷淡的態度愈發不滿。都是從洪武朝挺過來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卻比不上一群只會清談的腐儒?
只要皇帝多少有點腦子,就該明白,比起那些腐儒,這些榮耀和身家性命都繫於皇權的勳貴才更值得重用。可惜皇帝一心只捧著那些腐儒,把朝中勳貴全都踹到牆角,一腳不夠再補一腳,全都畫圈圈玩去吧!
勳貴對建文帝不滿已久,以左都督徐增壽為代表的燕王派私下裡活動頻頻。除了勳貴,還經常到谷王家中蹭飯,連關押齊王的地方偶爾也會轉上兩圈。
一股暗流開始在南京湧動,許多人搖擺不定。
跟著建文帝註定沒辦法出頭,投靠燕王,就一定可行嗎?
徐增壽也曾想拜訪一下安陸侯,卻被吳傑以各種藉口推脫了。饒是如此,吳傑心中仍有一絲不確定。
皇帝為了面子,硬是不把李景隆的帥印收回去,還繼續加大賞賜,任由他留在軍中。
有這樣一個主帥,戰敗永遠比取勝容易。
即便李景隆閉上嘴,不再亂指揮,只要再帶著帥印跑一次,軍隊再多也是白搭。
武定侯和安陸侯先後抵達德州,兩人分別見過李景隆,又碰頭商量了一次,決定找人看著這個不靠譜的主帥,如果李景隆臨戰再逃,人走可以,帥印必須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