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滸》中得的,主要是文學欣賞的愉悅,心情得到著審美的滋潤和滿足。我們之所以能抱著靜靜的文學欣賞態度去讀這些英雄們的故事,當然是因為歷史的現實中那些殺人放火的實事,在《水滸》中已經化為文學,作者將一定環境中的一定人物的遭遇及其人生道路,透過小說文字展示給我們看,我們要閱讀了才能知道,我們是觀賞者,無論多麼險惡的事實,要在閱讀中經過我們的想象,才能在頭腦裡再現相關的情景,見覆雜的社會,見有性格的人物,見可怕的刀光劍影,見美妙的山水城寨,見萬事的跌宕起伏,見萬物的五色繽紛,喜怒哀樂於其中,思考認識於其裡,一切就這樣已經是一次文學欣賞,而距離那歷史的生活的事實,隔了不知多少的層面。
明代大學者李贄甚至說,“李逵者,梁山泊第一尊活佛也。”
當然,也許有人認為“第一尊活佛”這個稱號,應當給魯智深,或者,也許有人更喜歡武松一些。但總而言之,從文學上說,喜愛《水滸》英雄,正是人們喜愛《水滸》的最主要原因。政治思想上那麼封建衛道的金聖嘆也將李逵與吳用、林沖這些人一起,列為“上上人物”,說“寫得真是一片天真爛熳到底”,並且認為李逵符合儒家孟子的那三條高標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種文學欣賞現象,真是奇哉怪也啊。
清代禁過的著作很多,有的確實就被禁得湮沒了,而《水滸》的存在,說明著它沒有被禁得掉,人民把它儲存了下來。
《水滸》英雄不止李逵、魯智深、武松,總的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有一百零八條好漢,雖不是每個英雄在讀者心中的“喜愛度”都一樣很高,但在總體上,《水滸》英雄都是讀者所喜愛的,他們也有一種總體的美。
如果說讀者仍有所遺憾,則是遺憾《水滸》沒有能把一百零八條好漢都寫得像李逵、魯智深、武松他們一樣的豐滿、鮮活、可敬、可愛、富有個性。然而,這個要求對於一部書來說,是很難達到的,甚至是不必要的。
《水滸》英雄作為文學形象是這樣成功,人們讀來是這樣喜歡,也就是說,《水滸》英雄是有詩意的。
《水滸》的詩意,主要來自這些英雄性格與行為的詩意。加上其它一些因素,人們把“史詩”這個崇高的讚美,給了《水滸》。
《水滸》裡有詩意的人物,不僅僅是這些英雄,其中一些小人物,也富有詩意,比如,給落難的林沖以幫助的店小二夫婦,比如唐牛兒、鄆哥兒、何九叔等人,讀來都有一定的詩意。但《水滸》主要的詩意人物,仍是李逵、魯智深、武松、林沖、花榮、柴進這些《水滸》英雄。
於是,人們從“理性”上思考不免會產生這樣一種疑惑:像李逵這種粗魯野蠻乃至動不動殺人如麻的人,怎麼在我們心目中會成為一個詩意人物或詩性人物的呢?
撇開比如“清代統治者”這樣牽扯到政治的階級的愛憎角度不談,如果純從哲學美學角度尋求答案,那麼,只能說,是因為這些人物本身就帶著詩意,這詩意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他們所處的歷史時代賦予他們的,是以一定歷史的現實生活為基礎的。
歸根到底,生活,一定歷史社會中的生活,乃是一切文學詩意的來源。而在小說這種文學形式中,這種詩意主要體現在人物形象上,此外還體現在語言上,體現在作品裡的一切有機的文學成份裡,比如故事情節,比如風物描繪等等。
能否達到富有詩意的程度,能否達到詩的高度,是人們判斷一部小說的一種高標準。比如,眾所周知,詩人兼併評論家何其芳就是用“放射著詩的光輝”這句話來讚美《紅樓夢》的。
毫無疑問,像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晴雯、平兒、鳳姐……這些人物,都是詩性人物或者說是富有詩意的人物,雖然各自的詩意不一樣、甚至很不一樣。
什麼是詩意?我們需要回顧一些經典的解釋。
《尚書&;#8226;堯典》說,“詩言志,歌永言”。
《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那麼,詩意的內涵,就與“志”有關,核心的東西是“志”。
劉熙載的《詩概》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一開篇就沒有引用上面的幾句“老生常談”,而是很有選擇性地引用了兩句較為生僻的說法:
1;《詩緯含神霧》曰,“詩者,天地之心。”
2;文中子曰,“詩者,民之性情也。”
然後,他總結一句說:“此可見詩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