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陸路要衝。劉宋孝建元年(554年),劉義宣,臧質在上游起兵,東下建康,朝廷遣柳元景、王玄謨等將拒之,叛軍兵至蕪湖,臧質建議義宣說:“今若以萬人取南州,則梁山中絕;萬人綴梁山,則玄謨必不敢動;下官中流鼓棹,直趨石頭,此上策也。” ; ;' ; ;注:《宋書》卷七十四 ; ;臧質傳 ; ;' ; ;義宣未用,而盡銳攻梁山,為王玄謨等所敗。齊永元元年(499年),陳顯達據江州起兵,齊東昏侯遣將軍胡松扼梁山以拒之。梁末,北齊蕭軌與梁降將徐嗣徽等合兵攻梁山,陳霸先立柵扼梁山以拒之。梁山與採石共扼建康上游水陸兩路,為建康上游最後的屏障。
與京口、採石二地隔江相對的是廣陵和歷陽,二地可謂兩淮根本。北騎南下,自淮東來者,最終必趨廣陵;自淮西來者,最終必趨歷陽。南方有事北方,二地則是南方人力、物力的集結地,廣陵足以策應山陽、盱眙,歷陽足以策應鐘離、壽chūn。
廣陵即今之揚州,為淮東根本,翼蔽長江。北不得廣陵,則無以渡瓜洲;南不得廣陵,則無以爭淮北。大運河開通以後,廣陵扼長江與運河的交匯口,地位更加重要。西漢時,廣陵為吳之國都,吳王劉濞據此,煮海為鹽,鑄山為銅,國用富饒,遂招天下亡命之徒以反漢。三國時,廣陵為曹魏所有,曹魏黃初五年(224年),魏主曹丕親率水軍自壽chūn至廣陵,yù攻江東;孫權屢爭廣陵而不得,故其在淮南方向的北伐屢出而無成,最終只得以長江為守。東晉時,廣陵為僑立兗州的治所,劉宋因循之。元嘉二十七年北伐,徵發民丁,沿江數郡之兵俱集於廣陵。孝建年間,竟陵王劉誕受孝武帝猜疑,出鎮廣陵,劉誕遂營廣陵城垣以自固,孝武帝發大兵攻之,始克。梁末“侯景之亂”中,東魏趁利南侵,江北之地盡入東魏,廣陵亦為北方所有。隋統一北方,謀並江南,先以揚州總管賀若弼鎮廣陵;平陳之戰中,賀若弼率先渡過長江,攻佔京口,從左翼包圍建康。隋統一全國,為加強南北聯絡,開鑿大運河,大運河在廣陵附近匯入長江。隋煬帝廢州置郡,以廣陵為江都郡,經常臨幸。隋末天下大亂,江都為李子通所據,李子通據江都稱帝,國號吳。唐末藩鎮割據,廬州刺史楊行密入據廣陵,自稱淮南留後,盡略淮南之地,建國吳,跨有江淮二十七州。吳後為南唐所代,南唐建都金陵,而以江都為東都。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後周與南唐激戰於淮南,後周軍乘虛襲佔揚州,次年,南唐主請和,盡獻江北之地,南唐國勢遂弱。南宋建都臨安,江淮防線當臨安之北,金兵南下,必向兩淮。揚州為淮東根本,趙範所謂“揚州者,國之北門,一以統淮,一以蔽江,一以守運河,皆不可無備。” ; ;' ; ;注:《讀史方輿紀要》卷二十三 ; ;江南五 ; ;' ; ;元軍突破荊襄防線,東下臨安,兩淮猶為南宋所守,李庭芝據守揚州。文天祥猶寄希望於兩淮,建議宋廷分境內為四鎮,將淮西併入淮東,建閫於揚州,截擊元軍之後,以圖恢復國勢,未果。明初定都金陵,揚州之與金陵,形勢又幾同於東晉南朝,後雖遷都於běi ;jīng,但南北二京之間的聯絡、江南財賦的轉輸,都須藉大運河,而揚州扼運河之咽喉,其重要xìng自不待言。
歷陽即今之和縣。自淮西方向南下趨建康,必經歷陽。壽chūn、鳳陽以南,巢湖當其要衝;巢湖以西,地形複雜,不利大軍穿行;巢湖以東,山丘和河道較少,利於大軍通行,北方勢力南下,多出此途。歷陽當此衝要。顧祖禹言:“自昔國於東南,未嘗不以歷陽為襟要;有事江南者,由壽陽、歷陽來者十之七。” ; ;' ; ;注:《讀史方輿紀要》卷二十九 ; ;江南十一 ; ;' ; ;南宋呂祉亦言:“歷陽,建康、姑孰之門戶。未有歷陽多故而江東得以安枕者。” ; ;' ; ;注:呂祉《東南防守利便》之江淮表裡論 ; ;' ; ;孫策據江東,由歷陽渡江。西晉滅吳,使王渾出歷陽,渡橫江。東晉時,蘇峻亦由歷陽渡橫江,襲姑孰而下建康。後趙石虎掠淮南,遊騎徑抵歷陽,江南戒嚴。梁末侯景叛亂,起自壽陽,並有歷陽,再出橫江而渡採石,遂入建康。隋滅陳之戰中,廬州總管韓擒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