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3/4頁)
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一敗塗地。
我軍衡陽之戰沒有炮兵,軍屬炮營攜火炮赴雲南昆明換美式山炮未歸。適巧某軍炮兵營之火炮與我軍同型,彼亦奉命去某地更換火炮道經衡陽者。高階司令部臨時拉夫,將該炮營配屬第十軍使用。該營火炮不足,彈藥更為缺乏,有炮營之名無炮營之實。上級不查,又以打番號方式配屬,未能顧及實際效用,敷衍塞責,欺人自欺。所奇怪者,在第四、九兩戰區駐有我數炮兵團,為何不配屬第十軍一至二營作戰,而要配屬已淘汰缺彈之炮火?軍事學所講求的是步炮協同,有強大炮火而不使用,是何居心?還是那一句話“有力不會使”。再來看看敵人之顧慮配合周到處,攻衡陽之二師團,除師屬炮兵大隊外,另配屬一個炮兵聯隊。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整補增援,戰力之源(1)
我高階司令部用兵呆板,欠缺機動性,不能適應戰場敵情演變應戰。如衡陽會戰,我戰略仍以第三次長沙會戰戰略為藍本,以衡陽為核心,將敵主力吸引至衡陽附近地區,我周邊部隊,適時反包圍殲滅之。
惟此戰役,敵之兵力較第三次長沙會戰強大,其戰略也已改變,以兩個師團攻衡陽,主力進出于衡陽以東地區,攻擊我外圍各點友軍,對攻城之二師團只整補無增援。在這種敵情變化下,我戰略原案失效,應迅即改變作戰方針,有第二案之對策。我卻墨守原案,毫無反應,呆板執行,一再嚴令守者固守,催迫攻者急攻。至於守者如何守,攻者如何攻,各級司令部一概不詳,至全面崩潰為止。
對衡陽會戰我個人的看法,來放一響馬後炮,姑妄言之:
如果我統帥部蒐集之敵情正確,而有擴大殲滅戰之決心與魄力,調集三、四、六各戰區主力至第九戰區,與敵總決戰。此役,敵人逐次使用了十七個師團,六個旅團,一個戰車師團兵力,乃其在華派遣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二強。我僅以第九戰區十餘軍之兵力,不足以應敵,難以控制戰局,更難以致勝。
我的兵力調配構想如下:
一、第三戰區主力,調集於湖南邊境待機而動。
二、第四戰區之廣東部隊,用火車運至湖南郴縣以北地區等命。第四戰區廣西之兵傾巢而出,至湖南第九戰區,衡陽以南地區集結待命。
三、湖南湘江下游西岸國軍,皆調集衡陽西北山區,攻擊湘江西岸之敵。
四、湖北第六戰區主力,調至第九戰區邊境,以一部堅守沅江北岸,監視湘江下游西岸之敵。主力攻打湖南嶽陽,切斷敵人歸路及補給線,動搖其軍心鬥志。
五、第三、四、六、九各戰區,統帥部直轄所有之炮兵團,能在山區運動之火炮,皆配屬戰鬥部隊全部參戰,一五點五公分重炮,斟酌地形交通狀況使用。
六、我空軍各型機群,悉數調集“廣西桂林”、“湘西芷江”二飛機場,支援陸軍作戰。
全國其他各戰區及敵後游擊隊配合衡陽會戰,皆發動猛烈攻勢,使敵高階司令部,手足無措。一方面與敵做消耗戰,一方面迫使敵人兵力,凍結於各該地區,不讓其自如靈活呼叫,亦即敵我存亡總決戰也。
第一步兵力部署集結後,第二步再做周密攻擊實施計劃,我以兩個軍攻周敵人一個師團為原則。
為監督戰鬥部作戰計,以軍為單位,派一武裝督戰小組,自攜無線電臺,該軍之動態及作戰狀況,隨時據實直報統帥部備查,作戰不力之各級部隊長“殺”,因奮戰而遭受重大傷亡及損失者,不但有功,其裝備兵員優先補充。
統帥蔣公以檄文鼓勵全國民心士氣,其主詞“國家存亡在此一戰”。人的本性,是有良心血性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尤以我軍人為然。國家到了存亡緊要關頭,在戰場上,只要是非、功、過,各級責任分明,軍人定能賣命奮戰。為善作歹只在一念之間,因之,我相信這一仗成功性甚大,最低限度能與敵拼一個同歸於盡,一舉而殲敵在華派遣軍三分之二兵力,其剩餘之三分之一的兵力則不足輕重矣。
以上戰略構想,有人會評之為涉險戰法,我三、六兩戰區兵力,皆將其主力調集第九戰區湖南境,三戰區之皖、贛、浙等省,及六戰區鄂省防務,勢必大為空虛,防守堪虞?是的,不必防守,放棄該四省大部防區,只在各該地區用小部隊游擊戰牽制敵人,集中兵力於第九戰區,採取死拼攻勢與敵決戰。這四省土地敵人搬不走,何懼之有?尤以鄂西崇山峻嶺,送給敵人都不會要,我們不要自入迷途。敵人戰略目的,旨在打通大陸走廊,走廊線以外地區,他那時不會爭取。吾人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