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來的就是“藏象”一詞。
《素問•;六節藏象論》曰:“帝曰:藏象如何?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肺者氣之本,魄之所處,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肝者,罷極之本,魄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陰,通於春氣。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
這是中醫關於“藏象”的最完整記載,甚至是唯一的記載。它涉及到五臟、六腑、血氣、陰陽、五行、神魄等,實際上已經包含了中醫的基本內容,而且它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有形態有功能。難怪目前許多學者都認為,“藏象”是中醫的核心,還有的說它是基礎理論的基礎……反正中醫的所有內容都是圍繞這一核心建立起來的。
那麼什麼是“藏象”呢?
《說文解字》釋藏曰:“藏,匿也。”就是隱密、藏匿的意思,《說文》中再沒有第二個字義。此書的作者許慎,是東漢時期人,與《內經》的成書幾乎在同一時代,故而在中醫裡“藏”讀cang,不讀zang。《黃帝內經》在使用這個詞的時候,幾乎都用的它的本意,例如,《素問•;六節藏象論》曰:“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五味入口,藏於腸胃。”《素問•;上古天直論》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靈樞•;本藏》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這些“藏”字的意思都是藏匿而沒有其他含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素問•;調經論》曰:“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而此成形。”
因此,中醫裡講的“五藏”絕不是“五臟”,現在許多人將其通假,那是錯誤的。後來我們對中醫的許多誤解,都是從這裡開始的。
“象”又是什麼呢?中醫的“象”不是比喻,而是“藏”的印跡,或者是某種徵兆。小時候我們都玩過捉謎藏的遊戲,幾個孩子跑著躲起來,一個孩子找。突然找人的孩子發現前面的矮樹林猛烈晃動,他跑過去一把拽住躲藏的小孩。在這裡,找人孩子並沒有直接看到躲藏的孩子,他看到的只是小樹在動。樹動就是象,是藏者之象。
那麼,“藏象”合起來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的“藏”有兩種含義:一是宏觀上指人體那套隱藏的構造;二是微觀上指的是五藏,即心肝脾肺腎(但不是解剖學上的心肝脾肺腎),也可以是神魂魄意志。所謂的“象”是指五藏外在的表現形式。“藏象”最直觀的本義應該是:五藏以及五藏執行時在人體上所表現出來的種種表象。簡單地說,“藏象”就是隱藏的物體與它的表現形式。比如說,有些人常常腳發熱,大冬天睡覺時也將腳伸到被子外面,這是腎虛之象。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中醫在解說人體結構的時候,竟然與西醫截然不同。打個比方說吧,如果說西醫學是研究顯宇宙、顯物質的學問,那麼中醫學則是研究暗宇宙、暗物質的學問。
藏象是個系統,它包括五藏、經絡,也包括了這個系統的執行原則。而這個系統卻與已知的人本解剖生理系統不一,它的功能比解剖五臟要大。由於這個系統目前不可實證,看不見、摸不著,故而古人將其稱為“藏”,意思是藏匿在解剖五臟背後的系統。由於這個系統以神魂魄意志為核心,做而又稱為“五藏神”。
其實許多人都同意“藏象是個系統”的觀點,區別在於他們只承認藏象是個功能系統,即藏象是人體生理解剖系統的功能態,而不承認“藏象”是有別於生理解剖系統的另類生理系統,因為人們找不到藏象系統的組織形態。但世界上沒有形態的東西有功能嗎?我們常說的人體特異功能,也是立足於人體而言的,如果人體不存在,哪來的“特異功能”呢?沒有火焰,就沒有“熱”這種物理現象。
所以,這就迫使我們必須承認:藏象首先描述的是一種真實的人體生理形態或者生理組織結構,然後才是功能的闡述。然而,千百年來令醫學家們為難的是,雖然《內經》描述的就是一套生理系統,可是在解剖上卻找不到這套生理系統,也就是說,從解剖的角度它不存在。但在醫療實踐中,我們卻能感覺到它的作用。
不存在的東西卻時時刻刻發生著作用,這就是我們面臨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