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官的都跑了,金國人又殺人不眨眼,我們也不能留在這裡等死啊,於是大家也跟著逃跑。這樣一來,整個揚州城就亂套了。當官的、當兵的、老百姓,都急著出城,就在城門那兒擠成了一團。在這種情況下,這些逃跑的大臣和軍士不但不先保護百姓,反而亂刀亂棍砍殺擁堵的百姓,以便清出道路自己先跑。一時間死了的百姓屍體一具靠著一具。
百姓們群情激憤,把矛頭一起指向了汪伯彥和黃潛善這兩個奸相。百姓們說,要不是這兩個奸賊禍國殃民,皇上不至於扔下我們不管,於是,大家喊著要殺掉這兩個奸相洩憤。但是,這兩個奸相比誰跑得都快,百姓們自然逮不著他們。這時,另一個姓黃的大臣要出城,命他的隨從驅趕堵路的百姓。隨從們一邊驅趕百姓一邊喊,快躲開,黃老爺要出城。百姓們一聽說是黃老爺,以為這是奸相黃潛善,於是大家一擁而上,拳打腳踢,棍棒齊下,就把這位姓黃的大臣打死了。這個倒黴的大臣,本來要出城逃命,沒想到卻做了黃潛善的替死鬼。
宋高宗跑到了鎮江後,又像剛到杭州杭州時的樣子。中丞張澄說:汪伯彥和黃潛善這兩個人的錯誤導致陛下您在外流亡,還招致了百姓們的怨恨。高宗聽取了張澄的意見,將黃潛善罷為江寧知府,貶汪伯彥為洪州知府,陳東和歐陽澈均被封官,並下詔令馬伸回京。但此時,馬伸已經去世了,高宗便下詔追贈他為直龍圖閣,下罪己詔求天下直言之士,大赦天下,被流放在外計程車大夫也全部被赦免,只有惟李綱不赦,更不讓他回家。這都是用了黃潛善的計謀,是以李綱向金國謝罪。
《中國曆代黨爭》第八章(1)
南宋的禁忌
第一節 要文鬥不要武鬥
政治爭鬥的激烈,黨派鬥爭的頻繁,已成為宋朝的一大特色。
國家在政策管理上有黨爭,在學術研究上也有。學術研究上的黨爭經常會隨著政治上的鬥爭而發生轉移和改變。政治地位高的人,他的學說也就常常成為社會上人們所尊崇的學說;政治地位低的人,他的學說也就常常成為社會上人們所鄙棄的學說;這是因為政治對於學術研究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崇拜一個人就連同他的學術也一併崇拜,並且大力讚揚提倡他的學術;鄙視一個人就連他的學術也一併鄙視,並且會大力禁止禁錮他的學術。這樣的局面,第一次出現實際上是在宋朝,在此之前從來就沒有過。
北宋政治上的黨爭,開始於王安石的革新變法,而停止於蔡京等人排斥打壓正直人士,北宋最終因此而滅亡;南宋政治上的黨爭,開始於汪黃反對李綱、宗澤,遠遠超過秦檜設計謀害趙鼎張浚岳飛等人,南宋也因此逐漸走向衰敗。學術上的黨爭,開始於蔡京排斥元祐等諸位賢聖之人,並禁止他們的學說;這遠遠超過了秦檜禁止程朱理學,使其絕跡;等到韓侂冑當宰相的時候,反對朱子學說,並且將他的門人和未能經他親自受業但敬仰其學術並尊之為師的人一併禁錮起來,號稱他們是偽學,所造成的禍害非常嚴重。
這大概是因為自古以來當權者對清議之風特別不滿意,書生大多數支援傳統的美德道義,所以很容易招致當權者的忌恨。眼見社會上朋黨之風盛行,只好打壓那些在朝廷為官的人。看到學術界的莘莘學子卻安然無恙,仍舊安然自若地主持清議之風,只好稱他們是偽學。但那些搞教育的、著文述說的、鑽研探究的的名家學士,不論在朝廷當官的還是不在朝廷當官的,全部被包括在這裡面,被一網打盡。現在將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記錄如下。
第二節王學派與程學派
神宗開始的時候是專心於儒學的,後來他聽取了王安石的建議,取消了詩賦及明經等科目,而以經書文句為題,應試者作文闡明其中義理,並且增設了太學。王安石和他的兒子王雱以及呂惠卿等兼修撰,重新解釋《詩》、《書》、《周官》等書,在重新訓釋經義時,王安石確定了這樣幾條原則:一、訓釋經義,是為了破除“偽說”;教育士子,使其符合“盛王”時的做法;二、要恢復經文字義,打破疏不破注的成法,反對漢以後煩瑣的章句傳注使源流失正的陋習;三、闡明經文義理,反對對經義的曲解和煩瑣學風。
熙寧八年,《周官新義》、《詩經新義》、《書經新義》完成,合稱為《三經新義》,其中《毛詩義》二十卷、《尚書義》十三卷、《周官新義》十六卷,而又以《周官新義》最為重要,是作為託古改制的熙寧變法的理論根據。一個月後,《三經新義》便被頒賜給宗室、大學及諸州府學,作為全國學生必讀的教科書和科舉考以的依據。《三經新義》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