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既然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為什麼要剝奪我們的孩子結交夥伴的權利?為什麼要把他們變成“孤獨的螞蟻”?
孩子渴望交到自己的朋友,這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願望,他們以此來拓寬自己活動的空間,增加自己學習的機會。正如美國作家羅伯特·塞爾曼所說:“童年時代的友誼,是以後生活中所有其他親密關係的演習。”只要孩子們在一起,他們就會經常學習成人的行為,有分工,有合作,在他們的活動中充當不同的角色。他們在幼年時期就開始領會到友誼與寬容,分工與協作,養成自己的群體意識、責任感和堅強性格。而缺少朋友的孩子,由於離群索居,往往會表現出孤獨和懦弱,或者會表現出蠻橫和霸道。
為了孩子能有自己的朋友,在此給各位家長几點建議。
1。 幫助孩子尋找朋友。
如果孩子已經交上了朋友,母親要及時給以強化,比如對孩子說:“你有了自己的朋友,很好,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如果孩子還沒有朋友,則應積極幫孩子尋找。
比如讓孩子與家附近的小朋友一起玩,與同事或同學的孩子一起玩,最好是同齡或年齡相仿的。適時與孩子討論他們交往的情況,幫助孩子做出選擇。幫孩子選擇小朋友有兩點應該注意,一是能夠合得來,二是能夠優勢互補。孩子們的優點在互動過程中強化、發展,孩子們的缺點在互動過程中逐漸克服。
2。 歡迎孩子的朋友到家裡來。
孩子交朋友,大人對孩子的朋友要當自己的朋友一樣,採取熱情歡迎的態度。當小朋友來家裡時,家長應該說:“我們家來朋友啦,歡迎歡迎。”而且要讓孩子認真接待一番。一旦孩子們自己玩起來,學習起來,家長就可以退居“二線”了。孩子們時間觀念不強,要適時提醒,提醒的方式要注意:“時間不早了,是不是約定下次來玩的時間,你們商量一下,好嗎?”
3。 給孩子交朋友以具體指導。
孩子畢竟是孩子,與小朋友交往中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應該細心觀察,給予指導。孩子們之間出現摩擦或者裂痕,家長應該瞭解原因,做出分析,指導孩子們化解矛盾。孩子們在一起時間過長,影響了學業,應跟孩子們一起討論,讓孩子們認清利弊,主動採取措施。
4。 與孩子朋友的家長主動交往。
孩子們成了朋友,家長都有交往的需要,因為家長都存著某種擔心。家長們來往之後,對孩子是一種促進,許多具體問題就容易解決了。這樣,可以共同指導孩子、帶動孩子。
有朋友的孩子才快樂,快樂的孩子才能成才。
學會分享別人的成功與喜悅
在現實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一種人,他看到他人的長處,心裡像爬滿了蟲子,怎麼都不舒服。在他看來,除了他自己之外,任何一個人都不應有優點。
這些人在蹉跎歲月後,猛然抬頭髮現與他原本同在一起點上的人都跑到前面去了,心裡的平靜被打破了,失去自我平衡,心境被浮躁與焦慮統治著,慢慢地迷失了自我,於是有了“小人常慼慼”狀。由於做什麼事都無法靜下心來,到頭來又是一無所獲,加劇了心態的不平衡,產生了嫉妒心理。在失落與抱怨中,心靈花園荒蕪了,長滿了雜草,再也沒有心境與能力欣賞他人的美麗。
其實,幾乎所有的人都有嫉妒心理,只不過有的人強一些,有的人弱一些。嫉妒心強是心理發育不完善的表現。有人把嫉妒心嚴重的人稱為不成熟的人或缺乏社會性的人。這種人女性多於男性,而且多半是獨生子女、家裡最小的孩子或嬌生慣養、缺乏修養的人。
嫉妒心理是一種較為普遍而又不大正常的心理,它不同於正常的好勝心和進取心。正常的好勝心和進取心,是當別人比自己強時,心胸豁達,用心找到自己不如人的薄弱環節,力爭創造條件超越別人。懷有嫉妒心理的人,心中充滿了忌恨,對強於自己的人,常常是眼睛發紅、嘴裡嘀咕、心中怨恨、行為衝動,嚴重的甚至百般詆譭別人,不把別人搞垮不罷休。
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在嫉妒的漩渦裡掙扎,甚至被它所湮滅。三國時,吳國都督周瑜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他對才能學識、胸懷度量比他強的諸葛亮充滿怨恨之情,並多次企圖置諸葛亮於死地。戰國時期,孫臏英才益世,卻被同窗學友龐涓嫉妒,龐涓經常在魏惠王面前詆譭孫臏,並捏造罪名,唆使惠王對孫臏處以極刑。可見,嫉妒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是危害匪淺。家長髮現孩子有嫉妒心理時,絕對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