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夕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動得受不了,雙手將氧氣罩提高大喊:“大量的氧氣,我要大量的氧氣。”醫生和護士趕來,但說氧氣已是最大的極限了,可是他仍悽慘狂喊“我要死了”,“給我大量的氧”。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梁實秋 將西風帶進臺灣的浪漫干將(9)
醫生看情形不對,才忙著換床位使用更大的氧氣急救裝置。就在這邊小氧氣管摘掉,推到另一床位接大氧氣筒時,梁實秋心臟停止跳動,時間是清晨7時30分,三次電擊也挽救不回。
早在三年前梁實秋即預立遺囑,不組治喪委員會、不發訃聞、不登報、不舉行公祭、不收奠儀,也不舉行任何宗教儀式,但他改變心意,不葬在元配程季淑安葬的槐園,而是土葬在離臺北不遠、較高、視野廣闊的地方。
關於墓地的選擇,梁文薔指出,早在1975年父親給她的《臨別留書》即提到“我如死在臺灣,即葬在臺灣”;1981年留書再提:“……我死不能與汝母同穴,將是我一大憾事。人生苦短,如石中火,炯然一現,萬事皆空,思之亦不必耿耿於懷……”
面對死亡,梁實秋的筆仍感性地讓人淚潸潸。他在給兒子最後的信中提到:“死欲速朽,何用鋪張?”在給韓菁清的信中說:“我依然愛你。我故後,你不必悲傷,因為我先你而去,是我們早就預料到的事。”
梁實秋過世後,韓菁清也緊急為梁實秋留在海峽對岸擔任律師的長女梁文茜和外孫女王群申請去臺奔喪。當時在蔣經國的推動下,隔絕數十年的兩岸剛剛恢復交流,臺灣已有不少居民回祖國大陸探親、掃墓,但大陸同胞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