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下大亂的。而預先確立太子正是為了宗廟社稷的安危,正是為了防止天下大亂啊。”這位大臣大聲說道。
“話雖如此,但朕即便做不到尋找天下聖明有德之人而禪讓皇位,起碼也應該在列侯、宗室、功臣之中選其賢明有德之人而禪讓,楚王(劉交)是朕的叔父,閱歷豐富,知天下之義理,明國家之大體。吳王(劉濞)乃朕之兄長,為人仁惠,以德待人。淮南王(劉長)是朕的弟弟,秉性仁善,身懷美德。這些人都可以作為皇位的繼承人,還有諸侯王、宗室、功臣之中也有很多賢明有德之人啊。如果從這些人當中推舉有道德的人來幫助和繼承朕這個因德薄而不能終位的人,這是社稷之福、天下百姓之福啊。卿等現在一定要朕立太子,把皇位傳於朕的兒子,則天下人會以為朕忘記了賢明有德之人,而專意於自己的兒子,不為天下著想,這不是更顯得朕的德薄嗎?讓朕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呢?”劉恆繼續搖頭說道。
“皇上,夏朝以後,商、周安治天下的歷史都那麼的長,就是因為商周都採取了傳位於子的方法,這些已是被歷史事實所證明的。高帝平定天下,成為大漢的太祖,還有那些最初接受封國的諸侯王和列侯也都成為了各自封國的始祖。大家都遵守父傳子、子傳孫這個原則,子孫相繼嗣位,也是天下大義之所在,這個原則可不能隨便的改動啊。”周勃、陳平等老臣也一起加入了勸說的行列。
劉恆沉默了。
“皇上,建儲君,立太子完全是為了天下社稷的穩定,這也正是向天下人做的最好的交代啊。”眾人說道。
“既如此,朕聽從眾位愛卿的就是了。”劉恆認真地說道。
“請問皇上,立誰為太子呢?”周勃問。
“啟是長子,就立他為太子吧。”劉恆答道。
啟就是劉啟,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
劉啟生於公元前一百八十七年,被立為太子時年僅九歲,他於公元前一百五十六年三十二歲時登基,公元前一百四十一年去世,享年四十八歲,在位十六年。
冊立太子是朝廷乃至天下之大事,眾大臣見劉恆終於被說通了,歡喜異常,齊聲道賀。“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漢嗣有後,這是宗廟之福,社稷之福,也是皇上之福啊。”
“但是朕也不能獨享其福啊,傳旨,賜天下百姓凡是為父後嗣的長子每人爵一級。”劉恆微笑道。
三月,有大臣上奏請求冊封皇后。
劉恆說道:“此乃內宮之事,等朕請示了太后再議吧。”
劉恆來到了母親薄太后居住的長樂宮,他每天退朝後都要先去長樂宮問候一下母親,風雨無阻,從不間斷。劉恆是個出了名的仁孝之子,當年他在代國做代王的時候,有一次,母親患了重病,劉恆急得寢食不安。母親一病就是三年,並且臥床不起。劉恆便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只有看到母親睡了,他才趴在母親的床邊睡一會兒。他天天親自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好藥後,他總是先親口嘗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覺得差不多了,才一口一口的餵給母親喝。就這樣,在劉恆的精心侍奉下,母親的病終於痊癒了,劉恆的仁孝也因此傳遍了天下。
《二十四孝》中有一首詩是這樣讚頌他的,“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藥必親嘗。”
來到長樂宮後,劉恆恭恭敬敬地問道:“請問母親,您覺得可立誰為皇后呢?”此時,劉恆的正妻代王后已經去世,但他另外還有兩個妃子,一個是竇妃,另一個是慎妃。
“立竇妃,她是太子的母親啊。”薄太后微笑道。
竇妃名漪,清河郡觀津(今河北清河縣)人。竇漪生於公元前二百一十年,比劉恆年長七歲,冊封為皇后時已年屆三十一歲,竇漪於公元前一百三十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五歲。竇漪去世後與劉恆合葬於霸陵。
竇漪出身於一個普通的平民家庭,惠帝劉盈時被入選進宮。後來呂雉挑選出一批宮女賞賜給諸侯王,每個王五名,竇漪也在選中之列。竇漪因家在清河,離趙國近,希望能到趙國去。她向主持派遣宮女的宦官請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裡。這個宦官在分派宮女時卻把這件事給忘了,把她的名字誤放到去代國的花名冊裡了,就這樣她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去了代國。雖然沒有達到她的心願,但是到了代國後,代王劉恆卻非常喜歡她。她先給劉恒生了個女兒劉嫖,後又生了兩個兒子,劉啟和劉武。
竇漪來代國時已十###歲了,這時候的竇漪可以說已經是個體態豐盈、美麗端莊、優雅大方的大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