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不戰自退,朝廷兵馬毫髮無損啊?劉興居在潼關遭到阻擊的時候他尚且不太在意,以為只要打過潼關便可長驅直入,幾天後就能坐殿未央宮,君臨天下已指日可待了。就在劉興居做著美夢的時候,他的身後突然有一支人馬殺了過來。
原來是劉恆接到奏章後,就近命令柴武將軍率十萬大軍火速趕往潼關增援守軍。柴武大軍一到,劉興居立即遭到了前後夾擊,本來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的濟北兵馬,頓時軍心大亂,一觸即潰。劉興居無路可逃,又不願做俘虜,只好飲刀自刎了事。
第十三回 賈太傅論政尖銳 張廷尉審獄寬平
劉興居是漢朝第一位謀反叛亂的皇室宗親成員,他死後被以庶民的身份安葬,封國自然也被除去。幾年之後,又出現了第二位叛亂者。
這第二位就是淮南王劉長。
劉長驅趕走了丞相公孫慶之後,又私自任命了一位名叫孟春的丞相。
大將軍柴武有個兒子名叫柴奇。柴奇此人詭計多端,喜歡談兵,且野心極大,他平素最喜歡結交的人就是那些鹵莽武夫和江湖術士。劉長結識了柴奇之後,對其極為賞識和信任,任命其為淮南國中尉。劉長與柴奇二人從此狼狽為奸,沆瀣一氣,他們大肆收買天下亡命之徒,但凡是有些文才武功的人,只要來投奔,均能得到他們的高官厚祿或者良田美宅的賞賜。
劉長圖謀不軌之心已昭然若揭,幾乎天天都有彈劾劉長的奏章送到劉恆的手裡,對劉長的所作所為滿朝文武均義憤填膺,紛紛要求嚴懲劉長。儘管如此,劉恆仍然不想處治劉長。
一天,劉恆對舅舅薄昭說道,“最近一段日子以來,淮南王劉長的行為有所不端,舅父可曾聽說?”
“回皇上,此事老臣早已聽說過了,只是不知皇上打算如何的處治他啊?”薄昭輕聲問道。
劉恆嘆氣道,“老子曰:‘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劉長的所作所為如果是緣於他對朕的不信任,那就說明朕對他所表示出來的誠信還是有所不足的,若如此,試問朕還能狠下心來處治他嗎?”
“難道就任其胡作非為?”薄昭問道。
劉恆說道,“前些時候朕給他寫過一封書信,希望他注意自己的品行,免得被朝中大臣們議論。可是他並不理解朕的苦衷,他在給朕的回信中說道情願辭去王位為布衣,去真定守他母親的墓,這不是說明他對朕還是不信任嗎?”
“他這分明又是在試探皇上啊。”薄昭冷笑道。
“既然他來試探朕,那麼朕就更應該再耐心一些啊。”劉恆微笑道。
薄昭問,“皇上您到底要對他忍讓到什麼程度啊?”
劉恆認真地說道,“他只要能改邪歸正,朕始終都可以對他有所忍讓。朕此次請舅父前來,是想請舅父以長輩的身份再給他寫一封書信,信中的言辭要儘量的懇切一些,若是他看到書信之後能有所醒悟,便是舅父您的一大功勞。”
“老臣盡力而為吧。”薄昭答應道。
幾天後,劉長收到了薄昭的書信,其書信的內容大致如下。
“老臣薄昭謹拜淮南王殿下
竊聞大王剛直而勇,慈惠而厚,誠信而智,此乃上天以聖人之資奉大王也。今大王所行,不稱天資也。皇上待大王甚厚,而大王之言行,卻全然有負於皇上之聖德,誠非計也。高帝蒙霜露,冒風雨,赴矢石,野戰攻城,身被瘡痍,以為子孫成萬世之業,艱難危苦甚矣。大王不思先帝之艱苦,意欲棄國為布衣,是謂不孝;父之基業不能守,是謂不賢;不求守長陵,而求守真定,先母后父,是謂不義;數逆天子之令,不順言節行,是謂不仁;貴布衣,賤王侯,是謂不智;不思學問大道,專乎觸情妄行,是謂不詳。悲乎,不孝、不賢、不義、不仁、不智、不詳,此六者乃危亡之路也,而大王行之。臣恐高帝之神靈,必不護佑於大王也。昔者周公、齊桓公、秦始皇等皆有大義滅親之先例,此事非當今聖上所不能為,實乃不忍為也,鑑往知來,萬望大王察之。若大王改操易行,上書謝罪,則大王昆弟歡欣於上,群臣稱壽於下,上下得宜,海內常安,願大王熟計而疾行之。行之有疑,禍如箭出,不可追也。薄昭拜上”
如此聲情並茂、言辭懇切的勸諫書,對於早就處於利令智昏狀態的劉長來說,已經絲毫不起作用了。此時的他已完全把劉恆的寬宏大量當成了優柔寡斷,把仁慈不忍當成了軟弱可欺。
劉長看完了書信,在哈哈大笑聲中把它扔進了火爐。然後他對站在一旁的柴奇說道,“不知這位皇上接下來還能想出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