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頁)
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親給甘地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的虔誠。她做到了以極大的犧牲奉獻,全心全意地為他人服務。而且她還嚴格遵守宗教上的齋戒期。有一整年的時間,在沒看見太陽之前,她絕不去碰任何食物。在季風來臨的季節,莫罕達斯就會跑到室外,努力幫她在厚重雲層中尋找太陽的蹤影,如果太陽沒有出現,她只是聳聳肩,微笑,等到隔天再說。
卡拉姆昌德把家人遷到拉傑果德( Rajkot )。當莫罕達斯還是當地的學童時,他非常的害羞。他每天上學、放學來去匆匆,根本不敢和同學說話。然而,他的生活起了變化。十三歲那年,莫罕達斯娶了一位同齡的女孩,美麗而意志堅定,她的名字叫做卡絲特芭( Kasturbai )。
這個年齡結婚似乎太小了些,但是童婚卻是印度教的一項傳統習俗。父母通常在孩子們比嬰兒稍大時,就為他們安排好婚姻,根本沒聽過戀愛結婚這回事。長大以後,甘地反對童婚這項習俗,雖然他自己的婚姻維持了六十二年之久。甘地認為,就是因為這只是個古老的傳統,因此沒理由再將它實行下去。
一開始,結婚對甘地來說,是指有漂亮的新衣服穿,豐盛的食物,嫁娶的隊伍,和新的玩伴。然而,很快地,他便想要建立起身為丈夫的傳統權威。他不許卡絲特芭在沒有他允許下出門,但她還是出門去了,他就會非常懷疑嫉妒。最後他們通常誰也不和誰說話。他曾試著在晚上給她上課,但是課程總是無法維持很久。好在他們頭五年的婚姻中,在一起的時間不超過一半。因為習俗規定,年輕的妻子有部分的時間必須回到她父親家中住。
莫罕達斯對某些事物感到憂心害怕,卡絲特芭卻一點也不煩惱,這讓他覺得丟臉,尤其是他恐懼在黑暗中睡覺。除此以外,他也覺得自己長得太瘦小,不夠強壯。舍伊克米塔( SheikMehtab )是個比甘地年紀大的男孩,他的自信與活潑健康深深地吸引莫罕達斯。舍伊克米塔常利用莫罕達斯的擔憂恐懼來勸誘他吃肉。甘地一家和其他許多印度教徒一般,因為宗教信仰而吃素。舍伊克米塔便拿自己做例子來說明吃肉的好處。接著他又提出另外一個論點:印度人因為不吃肉,所以長得矮小瘦弱;英國人吃肉,因此就有力量來統治他們。如果印度人想把英國人趕走的話,那麼他們就必須開始吃肉。
甘 地(4)
基於愛國使命,必須成為一個肉食者。莫罕達斯被說服了,同意試試看。第一次嘗試的時候,他又緊張又不習慣那種味道,弄得反胃不已。然而,為了救國的使命,他堅持繼續嘗試,甚至漸漸變得喜歡那種味道了。但是因為欺瞞父母而產生的罪惡感,最後還是戰勝了他。他決定等自己能夠公開地吃肉,不必冒著父母反對的風險時,再吃肉。
到後來,甘地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則是出自於自己的選擇。吃素這件事,只是一個小男孩對傳統印度教教規的質疑之一。他也不瞭解為什麼和賤民接觸就會被玷汙了。他開始懷疑神的存在,於是停止到廟裡去。同時,他對真理的信仰卻愈來愈堅固,尋求真理成為他的最終目標。
一個偶發事件,首度讓莫罕達斯知道什麼是非暴力主張,也就是他長大後所秉持的原則。莫罕達斯偷偷從家裡拿走了些黃金。事後他覺得很羞愧,於是就寫了封悔過書,親手交給父親。甘地的父親看完後就哭了,然後把他擁入懷中。真心的懺悔能夠使他人寬恕你,而不是憤怒地懲罰你。
卡拉姆昌德臥病在床長達兩年後去世,那年,他的兒子十七歲。在父親快要死去之前,莫罕達斯感到不安與驚慌,就從父親床邊跑開去找卡絲特芭。
莫罕達斯的父親與家人都希望他來繼承世襲的官員職位。但是進入大學後的第一個學期,他的成績不盡理想,這時他們家的一位友人建議莫罕達斯:為什麼不到英國去唸書呢?只需三年的時間就可以拿到法律學位了。而且他拿的英國學位也較有威望。可是,他的母親擔心他會被*的歐洲社會給腐化了。最後,她放棄堅持,答應讓他去,但是他必須先鄭重地發下三個誓:絕不吃肉、喝酒及碰女人。
然而這一計劃還有個阻礙。巴呢亞等級的長老( 甘地家人歸屬於這個等級 )想禁止莫罕達斯出國。因為如果身在英國,就不可能完全遵守他們的戒律,也從來沒有任何巴呢亞等級的教徒出國留學過。甘地回答說,他不相信出國就是違反了他們的教規,而且他也不認為等級長老可以干涉這件事。這是一個不願一味順應傳統的人的回答,內心的目標引導著他的行動,甚至甘冒被逐出本階級的風險。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