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了這樣的命運。同時,解放以後的猶太人首當其衝面臨的是如何調整自己,使自己適應宗主國的社會、文化環境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場相對於歐洲來說是遲到了的猶太啟蒙運動(哈斯卡拉)終於發生了。德國的摩西·門德爾松擔當了啟蒙的先驅。門德爾鬆開闢的啟蒙運動所追求的目標有兩個,一是“衝破隔都的禁錮,把猶太人改革成真正的歐洲人;另一方面,他又希望猶太人繼續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然而這是一個不易兼得的兩難。正是適應啟蒙運動目標的需要,德國猶太教內部率先實行了宗教改革。
改革的直接後果是猶太教的分裂。原來統一的傳統猶太教逐漸分化出改革派、保守派,以及正統派;在20世紀的美國還從保守派中分化出了重建派。這些不同的宗教派別把猶太人分成不同的陣營,導致了猶太人在宗教觀念和生活習俗等諸多方面的差別。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現在。
正統派的最大特點是堅持“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原則,拒絕猶太教的變革。他們認為,上帝是永恆的,《托拉》是西奈山的神啟,因此,其中的律法一條也不能改變,否則就是異端。他們還相信將來彌賽亞的降臨會恢復猶太國家,重建聖殿並恢復獻祭禮拜。大致上說,正統派又可分出極端正統派(原教旨主義者)、新正統派和哈西德派。(1)極端正統派還停留在中世紀,只堅持傳統猶太教的信仰,嚴格遵守教規和習俗,反對科學文化和任何現代事物,不承認以色列國(有的儘管居住在那裡),不與其他教派合作。(2)新正統派或現代正統派承認《聖經》和《塔木德》的權威,遵守猶太教的聖日、節日、風俗以及傳統道德,但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在聖堂內做禮拜時,使用希伯來文祈禱,不用風琴伴奏,實行男女分坐。他們相信並參與科學文化活動,謀求和其他各派的共處和合作,支援以色列國並參加猶太復國主義組織。(3)哈西德派(虔敬派)是18世紀中葉誕生在東歐的神秘主義派別。他們貶低理性和知識,強調人的情感,目的是透過虔誠的祈禱達到和上帝的靈交。其祈禱形式直接指向上帝,形式簡單,隨時隨地,無需聖堂。他們還提倡在祈求時伴以歌舞和其他能夠激發人的感情的動作。現在,正統派在美國是少數派,約佔600萬猶太人口的6%,但在許多歐洲國家例如法國和英國仍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最好的txt下載網
猶太人的改革思維與科學發展觀(3)
改革派猶太教的主導思想是帶有明顯理性主義因素的發展觀,即認為猶太教和所有的意識形態一樣,必須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應該在發展過程中摒棄那些過時的、不合理的成分,以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改革派把猶太教定義為“完全和科學、理性和諧共存的倫理一神教”,奉行在全世界範圍內實現和平、公正和各民族和諧統一的大同主義。他們在改革中廢棄了不少中世紀習俗。例如,在聖堂做禮拜時男女混合坐,不用希伯來語而用所在國語言讀經佈道(現在多為希伯來語和當地語言並用),使用合唱隊並引入管風琴伴奏;同時,實行男女平等原則,婦女獲得了做拉比的權利,並於1972年開始任命女拉比。古典改革派曾把大同主義和復國主義對立起來,強烈反對猶太復國主義。後古典的改革派改變了這一立場,成為支援復國主義和以色列國的建設的重要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改革派的中心在德國,戰後則轉移到了北美。現在,改革派在北美猶太人中約佔42%,是成長最快、力量最壯大的猶太教派。
保守派猶太教是介於正統派和改革派之間的溫和派。它的前身是德國的猶太教歷史學派。19世紀宗教改革期間,一些德國猶太人認為正統派過分強調傳統,忽視了現實生活的需要,而改革派又過分注重現實,沒有給予傳統應有的地位,因而各自走向了極端。於是他們採取調和折衷的態度,主張在過去和現在之間建立起活生生的聯絡。歷史學派認為,猶太教的成文《托拉》源於西奈神啟,而口傳的律法則是猶太人對前一種神啟的擴充套件和延伸,是人類理性和經驗的結晶。成文法是超時間的、神聖不變的,而口傳法則處於時間的流變之中,可以根據時代的需要做修正和變更。但是,變更的權利不在於個別的拉比,而是學者的一致同意和猶太社群全體成員的普遍接受。對於猶太復國主義,他們持贊成支援態度。這個學派在20世紀初期在美國發展成為保守派猶太教,而且曾經一度成為最大的教派。現在,保守派在美國佔猶太人總數的40%,就保守派堅持猶太教律法和儀禮的重要性而言,它接近於正統派,而就其贊同律法的可變性、靈活性而言,它又很難和改革派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