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潞王似乎也不懂事。
局面一下又僵持開了。
圍繞潞王是先監國還是先登基,南都及至整個江南又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討論。
從朝堂百官到市井走卒,甚至連那拉車的都在唾沫橫飛的指點江山,就好像如今這天下的大事除了潞王做不做天子,就沒其它的了。
闖賊沒了,大西賊沒了,被吳三桂放進關的東虜也沒了。
爭了累了,依舊是歌舞昇平,十里秦淮的生意甚至比先帝殉國前還要好。
因為,南京如今又要成為大明的京都了。
力主潞王登基為帝的給事中李清憤而上書指斥當政大臣誤國,不願潞王御極,極力主張早上尊號,不可遲滯。
北京南逃官員高鬥先、於允中等人也紛紛揭貼,稱若不早定大局,萬一左良玉挾楚,馬士英挾唐,鄭芝龍挾益,各地督撫軍鎮各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明立時就要四分五裂,屆時誰能擋闖賊,誰能御清軍?
不過對於這幫北京南逃的京師官員,南都不少官員對他們很是詬病,認為這幫人都是順賊。
而對這幫人所稱的滿清於大明之禍比之闖賊更甚,南都官員們更是嗤之以鼻。
便是聽到此類說法的史可法都覺荒唐,認為是小兒無知的看法。
在知道是吳三桂開門引清軍入關擊敗李自成的大順軍後,南京城裡竟然出現了兩本小冊子。
一本名為《平巢事蹟考》,一本名為《太白劍》。
這兩本小冊子的作者分別是在大學士孫承宗幕中任過職的茅元儀,另一個則是史可法的幕僚姚康。
在南京城所有人都將目光焦點放在潞王是先稱帝還是先監國的時候,這兩位有識之士卻將目光放在了北方。
兩本小冊子均是描繪唐朝平定黃巢起義的故事,用意是說光靠有郭子儀、李光弼這樣的大將不夠,還需要借用李克用的沙陀兵,招降像朱溫這類義軍叛徒,才有中興之望。
隨著這兩本小冊子的傳播,吳三桂是郭子儀,高第是李光弼,清軍就是李克用的沙陀兵,高傑就是朱溫這類義軍叛徒的說法開始廣為流傳。
史可法是第一個看過《太白劍》的,當時就認為寫的很好,並肯定吳三桂借清兵擊敗闖賊,收復神京,是功在社稷的義舉。
不過眼下南京城最大的輿論風潮還是在潞王這邊,南都城中的眾勳臣倒是對潞王是當監國還是當天子都沒有意見,反正只要是姓朱的出來主持大局,他們這幫開國功臣都接受。
魏國公徐弘基等人甚至還勸史可法早定大局,別再拖延不辦,免得馬士英同左良玉他們有什麼可趁之機。
“稱了天子,先帝諸子南來怎麼辦?”
“稱了天子,馬士西挾唐王督淮西兵將來犯南都怎麼辦?”
“”
史可法明明知道這事拖不得,可總是找出若干自己認為必須重視的藉口來。
南都城中另一實權人物、內守備太監韓贊周也不同意潞王直接登基,這位先帝潛宅老人還抱著太子南來的一線希望。
守備文臣,守備太監都不同意潞王直接登基,魏國公他們也不好說什麼。
“這幫白麵相公忒多事,也忒不知輕重緩急,這都什麼時候了不叫潞王做天子反做什麼監國?真他孃的笑掉老子大牙,自來可見坐皇極殿的不穿龍袍?”
“北兵”之首孫武進曉得史可法他們不肯讓潞王做天子,氣得指著南京城中大罵,並揚言天下事就是叫白麵相公壞了的,再拖著不辦,他就點起兵馬把白麵相公們殺絕了。
這可嚇壞了一眾文官,包括那幫隨潞王南來的官員。禮部尚書王鐸固有意在潞王登基後混個定策大功,但怎麼也不能讓帶兵的武夫胡來啊。
偏潞王對這孫副將言聽計從的很。
國子監司業沈廷揚眼看雙方僵在那,先是給北邊去了封信後就開始做起孫武進的工作來,認為於其這樣乾耗,不如先把監國大權拿到手,畢竟北邊急等著江南錢糧。
史可法那邊肯定也有人去勸,但勸不動,跟他老師左光斗一樣犟得很。
錢謙益他們沒法子,就一起來做潞王的工作,並將馬士英同路振飛等欲擁立唐王的事情說了。
潞王一聽,臉色變了,也是有點發急。
“當老子打不過他馬士英麼?”
孫武進嘴裡這麼說,心裡卻真沒底,因為他還真打不過馬士英。少都督在寶應城被淮西兵揍的很慘,眼下都督又率主力北上山東打滿洲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