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件東北的大棉襖跟英明之主扯上關係,你去騙鬼吧。
但是洪承疇的確投降了,從他投降到崇禎皇帝上吊,他並沒有為滿洲人出過什麼力。其實在這個時候,皇太極與崇禎皇帝玩的就是心理。崇禎皇帝想要樹立一個帝國忠臣的榜樣,皇太極偏不讓他得逞。結果,洪承疇讓崇禎輸了這次較量。
事實上,在這個時候,崇禎皇帝想要樹立帝國忠臣榜樣的行為已經無足輕重。再有四年,他就該去上吊了。而在松山之戰後,明帝國再也無力進行一次與滿洲人的野戰。此時,帝國覆滅已成定局。
在帝國的黃昏期,洪承疇是個特別耀眼的人物。首先,他是從帝國的西方一躍而起,然後又到了帝國的東方,如果按照他循序漸進的策略,錦州之圍必能解。以後的事情到底朝哪個方向發展還真說不定。可惜,由於崇禎皇帝的焦急和陳新甲的明目張膽的愚蠢,他失敗了。
他是明帝國唯一一位既和造反大軍交戰又和滿洲人交戰的最高統帥(盧象升與孫傳庭並沒有掌握過最高指揮權),也就是說,整個帝國的黃昏期,他是最有資格對帝國危機作出評價的一個人。
他的投降只不過是在那個時代最普通不過的一件事,明帝國的邊將投降滿洲的還少嗎?但為什麼,他成了萬人唾罵的物件呢?
其實,他被萬人唾罵都是後來的事情。當他投降清軍的訊息傳到北京時,只不過是好面子的一心想給他開追悼會的崇禎很是惱火,其他人對這個人的投降都抱著漠然態度。
他被人唾罵是他在清軍平定中原後才發生的。
首先,他對多爾袞獻策,比如清軍南下時不能屠戮人民,不能亂放火,不能掠奪財物。在對投降的各府州縣官,開門歸降者,官則加升,軍民秋毫無犯;若抗拒不服者,城下之日,官吏誅,百姓仍予安全。
這些獻策在百姓看來是好事,因為他保住了百姓的生命。但對明帝國來講,就是壞事了。在他的策略下,明軍隊伍迅速瓦解,帝國覆滅。
其次,他在江浙、兩湖一帶實行的安撫政策,讓滿洲人統一中原提前了很多年。但就在安撫過程中,他誅殺了抗清首領和名士黃道周、夏完淳等人。你要知道,這些雖然抱著愛國情緒但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人的價值可不是一殺就能抹殺的。
在這些人身上,許多人都傾注了太多的感情。即使,他們不能成功,但這種精神就值得讚揚。他們失敗是必然的,但間接導致他們失敗的人必將成為萬人唾罵的物件。
。。
那些逝去的前輩(1)
太多的人把洪承疇投降的原因想得很複雜,說他看到明朝帝國政治制度的腐敗與覆滅的必然。其實,洪承疇不是神仙,又沒有大套的理論,他看不到政治制度,後人讓他看到,無疑就是對他的不公。
但是,他之所以投降的確是看到了他所效忠的帝國的弊端,而這弊端就是他的那些前輩的悲慘下場。
首先是楊鎬,他在薩爾滸之戰敗後就被扔進了監獄,後被處死。如果說洪承疇在楊鎬身上看到了什麼的話,那應該是楊鎬的失敗。失敗者就會受到帝國的懲處。
接著就是熊廷弼,這是一位了不起的帝國軍人。萬曆末年,他到了遼東,認為應該以守為上。可遼東經略袁應泰卻在天啟元年(1621年)要出兵###滿洲人,結果導致了遼陽失守,袁自殺。
帝國驚訝,派出王化貞為巡撫駐守廣寧,熊廷弼被升為遼東經略。王化貞也聰明不到哪裡去,一到任上就要打仗,熊經略告訴他,現在不是時候。王化貞不聽,他指示毛文龍襲擊鎮江堡,毛文龍獲得了成功。朝廷大為高興,認為王化貞是天才。王化貞真以為自己是天才,就上疏稱只要六萬兵,可一舉蕩平滿洲。時任兵部尚書的張鶴鳴告訴王化貞:“不必受熊經略指揮,你可發揮你的天才本事,把滿洲滅掉。”
結果,王化貞發揮了他的本事——但絕對不是天才的本事——丟失了重鎮西平堡。熊廷弼也夠缺德的,居然向逃跑回來的他笑著說道:“六萬兵,一舉蕩平,哈哈!”
這次遼東慘敗,朝廷大怒,將兩人同時追回來問罪。結果,一向不被魏忠賢喜歡的熊廷弼被殺。
洪承疇在熊廷弼身上看到的是:朝中大臣左右著遼東高階將領的性命。你無論建立多少功勳,如果不能維護好朝中人,你只有死路一條。
第三個人就是孫承宗,在今天看來,他是遼東四帥中唯一具備統帥風格和品格的卓越人物,明帝國如果假以事權與孫承宗,遼東戰局肯定會是另外一個樣子。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