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計資料可用來分析這個問題。
當時,康奈爾大學有些航空研究人員正設法防止飛機致死問題,於是麥克納馬拉聘請他們調查汽車相撞事故。在康奈爾大學的住宅公寓裡,他們將人類的頭蓋骨用不同的材料包起來,然後沿樓梯井扔下去。實驗結果表明,人類頭蓋骨根本就撞不過汽車內部所用的堅硬材料。“在汽車相撞事故中,司機身體往往都被方向盤給刺穿了。”麥克納馬拉說,“乘客受傷則往往因為撞上了擋風玻璃、橫樑或儀表盤。”於是,麥克納馬拉規定,新出廠的福特車型要配備更安全的方向盤,儀表盤也要加裝襯墊。
他意識到,最佳的解決方法也是最簡單的。發生事故時,既然乘客整個人會被猛烈地掀起來,隨後頭部就會撞在車上某個部位。如果不讓乘客被拋起來,豈不更好?麥克納馬拉想,飛機都配有座椅安全帶,汽車為什麼不能配呢?
“我估計過佩戴安全帶每年可以減少的死亡人數,數字非常大。”他說,“而且,花費很少,佩戴安全帶也沒有什麼很大的不適。”
麥克納馬拉要求,福特出產的所有汽車都配裝安全帶。“我飛到得克薩斯,去參觀一個組裝廠。”他回憶說,“當時是組裝廠的那位經理在機場接我的。上汽車後,我係好安全帶,然後他說‘怎麼回事,對我的技術不放心?’”
事實證明,那位經理的反應折射出了大家對座椅安全帶的普遍看法。在麥克納馬拉的老闆看來,安全帶“用起來不方便,還增加成本,不過是毫無作用的帶子”。抱怨歸抱怨,他們最終還是支援他的計劃,同意在福特新車型中配裝安全帶。
麥克納馬拉當然是對的:座椅安全帶最終挽救了很多條生命。但是,這裡的關鍵詞是“最終”。
這位才華橫溢的理性主義者遭遇了強大的阻力,因為有關人性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改變行為是很難的。他感到心灰意冷。不錯,面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聰明的工程師、經濟學家、政治家或父母,是可能想出成本低廉、簡單可行的解決方法的。然而,如果這種方法要求人們改變行為方式,那麼它可能就難以奏效了。每天,全球數以億計的人,都在繼續固守某種行為方式,雖然明知那些行為對他們有害,例如吸菸、賭博、騎摩托車不帶頭盔。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就想這麼著!他們或許從中獲得了樂趣、刺激,或僅僅是從單調的日常生活中解脫出來,放鬆一下。因此,即使你說得再有道理,跟他們爭得面紅耳赤,要想讓他們改變行為方式也是十分困難的。
座椅安全帶的情形正是如此。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國會開始制定國家安全標準,但過了15年,汽車座椅安全帶的使用率仍然非常低,不過11%。可笑可嘆!後來,得益於多種因素的影響,使用率才逐漸上升。例如,不繫安全帶,司機會收到交通告票;耗資巨大的交通安全意識宣傳活動;安全帶沒扣上,汽車就會發出煩人的警告聲,儀表盤上的燈就會不停閃爍。社會逐漸認同了這個事實:扣上安全帶並不意味著對司機的侮辱——懷疑其駕駛技術。20世紀80年代中期,汽車座椅安全帶的使用率升至21%;1990年,升至49%;20世紀90年代中期,升至61%;如今,使用率已超過80%。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疫苗、安全帶和颶風(9)
美國汽車交通事故的每英里致死率降幅如此之大,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正在於此。使用安全帶將死亡危險降低了70%;自1975年以來,安全帶已挽救了大約25萬條生命。今天,交通事故每年奪走的生命仍然高達4萬條,但是相對而言,駕車已全然沒有過去那麼危險了。如今交通致死人數如此之多的原因在於,太多的美國人在汽車上度過了如此之多的時間,每年駕車的里程數大約為3萬億英里。換算一下,即駕車每行駛7 500萬英里的路程,就會有1人死於車禍,或者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表述:如果一個人每天以30邁的速度(即每小時30英里)駕車,24小時不停歇,那麼這樣連續開上285年,就會死於一次車禍。在非洲、亞洲和中東的很多國家,安全帶的使用還遠沒有普及,與這些國家的交通事故致死率相比,在美國駕車的危險係數比你坐在沙發上遭遇意外事故的危險係數高不了多少。
而且,大約25美元一個的安全帶,是研發出的所有救命裝置中價效比最高的一種產品。在某個確定的年份,給美國所有汽車配裝安全帶大約要花5億美元,這意味著每挽救1條生命的成本大約是3萬美元。我們如何將安全帶與其他複雜的安全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