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衝動,於是他就跟著哥哥去接受“商海”洗禮了。不過,在當時,張近東並沒有辭掉他在豪威的工作,他只是在工作之餘和哥哥一起承攬一些電腦、影印機、空調工程業務,雖然生意不算大,但總算是給單調的生活注入了一些激情,同時,也有一些不錯的額外收入。也許,當時的張近東怎麼也不會想到,就是這個當時還是許多家庭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空調成為了他日後事業生涯的十年情緣。
那個時候張近東只知道即使從事空調的安裝服務賺的錢也比單位的工資高得多得多。他並不知道,整個20世紀80年代,我國家電業正處於爆炸式高速增長時期。
雖然80年代全國的家電市場基本上充斥著日本品牌,但由於國家的大力扶持,我國家電工業也獲得了迅速發展。國家統計局的數字表明,在1980年時我國年產電視機僅249�2萬臺(其中彩電3�2萬臺),電冰箱4�9萬臺,洗衣機24�5萬臺,電風扇724萬臺。而到了1989年我國年產電視機就達2701萬臺(其中彩電938萬臺),電冰箱662萬臺,洗衣機826萬臺,電風扇4792萬臺。這些產量還不是當年我國家電企業的最大生產能力。
但這些,張近東並沒有特別留意,當時的他只知道,誰家要是裝了空調,足以讓左鄰右舍羨慕不已。更多空調還是流向醫院和企事業單位,還有學校的微機房。
1989年,一次出差經歷對張近東影響特別大。他和七八個人從青島坐船到上海,然後從上海轉乘火車返回南京。在上海等火車的時候順道在百樂門那兒轉了一圈,他們在一家店裡每人要了杯咖啡喝,沒想到一算賬竟然花了將近100元錢,要知道,這個數目是他當時一個月的工資啊!在火車上張近東怎麼想都覺得心疼,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心裡暗暗想:我為什麼不能也搞一個這麼賺錢的店?
開啟(1987~1993年)(2)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張近東回到南京之後,很快在湖南路上開了一家咖啡廳,起名叫“康乃馨”。這家名叫“康乃馨”的咖啡廳乃是當時南京最早的咖啡廳。這第一家咖啡廳良好的開端似乎為張近東日後始終引領家電流通變革潮流埋下了伏筆——那時的張近東還不曾料想到,後來他屢屢創造“第一”:行業首創淡季打款模式,開出中華家電零售第一店,行業裡第一個提出3C概念,開出全國第一家3C店等等——就這樣,張近東的事業從這家咖啡店開始了。透過經營咖啡廳,張近東收穫了他創業以來的第一桶金。
寧海路200平方米起家
時間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社會進入新的經濟騰飛和社會變革的前夜:經濟體制正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停滯、衝突常常相伴其間;社會方面呈現出典型的轉型時期的特點:多種社會意識觀念並存,傳統意識觀念的堅守與新興的意識觀念的突破交會碰撞。每一個人都自覺不自覺地在處於混沌狀態的社會理想與現實中尋找自己的定位、目標和人生髮展路徑。
在劇烈的社會變革環境下,張近東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出去做一番事業的衝動。當時的春蘭生產規模急劇擴大,而面對的市場也急劇增長,春蘭開始急需發展各地經銷商。張近東赴江蘇泰州春蘭空調器廠參觀,達成了經銷合作的意向。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如此規模的工廠,當時的春蘭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0年12月26日,張近東正式辭掉當時尚屬鐵飯碗的國企工作,以10萬元自有資金,在南京寧海路60號租下一個200平方米兩層樓的門面房,取名為蘇寧交家電,專營空調。那是一間屬於豪威集團的獨立小樓的門面房,租金不低。為此,當時張近東曾找到豪威公司老總商量,能不能將一部分房租算作豪威投資,但後者沒有答應。“幸虧他們當時沒同意,只說房租可以便宜點,不然後來我也發展不了。”這事回首起來,仍讓張近東唏噓不已,“這就是一個企業的命運,如果當時同意,說不定就沒有今天的蘇寧了。”
公司字號叫“蘇寧”,從字面上看意思很直白簡單,據說是因為這個店位於寧海路上,蘇寧還有個售後服務部位於不遠處交叉的江蘇路上,因此取名蘇寧;後來又有新的演繹說“蘇”就是江蘇的簡稱,而“寧”就是南京的簡稱,取的就是江蘇南京的意思。
筆者曾經向張近東求證名稱的來歷,張認可後面一種解釋。當時的張近東雖有一身創業的衝勁,但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能做多大,走多遠。只覺得如果在經濟發達的江蘇省會南京能佔得一席之地也就很滿足了,連他自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