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但在近代史上許多次革命鬥爭中,卻起過積極的進步作用。
洪門天地會
據舊民主主義革命家孫中山、陶成章等人認為,洪門天地會是明朝遺老為了反清復明而創立的,是明清之際民族矛盾尖銳鬥爭的結果。最早發源於福建漳州地區,由漳浦縣洪二和尚鄭開首創,對外稱“天地會”,即“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之意;會內通稱“洪門”,以“五點二十一”作隱語暗號,有流詩曰:“洪水漂流於天下”,“滴血盟心本姓洪”,謂稱“洪家子弟”。
洪門天地會以反清復明為旗幟,由會首洪英進士依靠抗清名將史可法和黃得功,發展到數萬人,後被清兵所敗,由洪英之子洪旭和門人蔡德忠率殘部投奔鄭成功,據守臺灣,重振洪門。鄭成功鑑於當時部屬朝秦暮楚軍心不穩,為加強團結,一致抗清,遂於1661年創立金臺山明遠堂,與眾將士結為異姓兄弟,以“明大復心一”作暗號,反讀即“一心復大明”,此乃洪門開山立堂之始。鄭成功之所以重振洪門幫會,主要是尊洪武大明,攘清兵蠻夷,具有民族革命之積極意義。
洪門天地會在總堂主陳近南主持下,發展到1749年,聲振華夏東南。後由堂主蘇洪光主持,召集備山堂於廣東惠州高溪廟集商舉義,並將組織定名為“三合會”,即以“天為父,地為母,日月為妹妹”,取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合一之意。洪門此次大學義兵反清,連戰連捷,聲振東南七剩清軍四川總督王春美見“三合會”軍威勢大,力敵無望,遂派奸細符、田二人詐降作內應,兩軍於重慶交戰,“三合會”軍隊大敗。此後,“三合會”殘部分散到各地開山立堂,山頭林立,勢力遍及內地各省及南洋各埠。各山堂均以洪門反清復明為旗幟,不斷舉行起義,勢力較大的有九華山、紅槍會、大刀會、小刀會、雙刀會、三點會、串子會等,在整個辛亥革命中,為推翻清朝統治發揮了重要作用。
哥老會
最早起源於乾隆初年,主要在四川、湖南一帶農村活動。
後來與南方天地會殘餘勢力和川楚一帶白蓮教啁嚕黨勢力會合,互相滲透,勢力漸大,統一組成了哥老會。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哥老會相繼流入兵營。哥老會分子輾轉傳習多年,逐漸成了湘軍骨幹,並在軍中大搞拜把子,形成“楚軍千千萬,哥老會一大半”局勢。後來,左宗棠率湘軍滅捻軍、平回亂、收復被俄國人佔領的新疆伊犁,哥老會成員隨之傳播遍佈北方及西北內陸各剩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後,大部分湘軍被解散,哥老會分子遂浪跡江湖,四處秘密結社傳播,勢力又逐漸壯大,成為孫中山領導革命黨人進行反清革命依靠的重要力量,武昌起義爆發時,哥老會在各地紛起響應,支援資產階級政權在許多省份的建立,為辛亥革命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辛亥革命過程中,哥老會將勢力逐漸伸展到了長江下游和運河兩淮地區,並開始與青幫勢力相聯絡。為區別於青幫勢力,哥老會將組織改名“紅幫”,又稱“洪幫”。後來,紅幫一部分與青幫相聯合,投靠了蔣介石,或成了黑社會勢力,一部分分佈到各地另立山頭,著名的有“五聖山”仁、義、禮、智、信五個堂口。仁文堂主朱卓文,主要在香港及兩廣方面發展勢力;義衡堂主梅光培,會同仁文堂也在香港及兩廣發展;禮德堂主明德以隴海鐵路員工為基礎向外發展,波及工間教育各界;辛亥革命曾任鄂軍司令的智松堂主向海潛,重點吸收國民黨軍政界人員在長江流域及浙江一帶發展勢力;信廉堂主張子廉在上海、浙江經營三友實業社,創辦三星棉紡廠,抗戰期間,曾在香港聯絡紅幫成員組成“中華民國香港僑民和地方聯合保安隊”,抵抗日本鬼子對華南的侵犯。另外,安徽江禹丞的“五行山”、陝西徐朗西的“谷雲山”、廖松白的“十龍山”、廣東鄭子良的“俠誼社”、體育會、楊文道的洪順堂等紅幫組織,均參加了抗日活動。其中,楊文道因刺殺日本人而被判刑十年曾名噪一時。1949年以後,大陸各紅幫山堂被取締,逃到海外的紅幫成員,多聚集在“致公黨”旗幟下活動至今。
青紅幫
“青紅幫”是青幫與紅幫的合稱。實際上,早在紅幫鼻祖哥者會發起之際,青幫就應運而生了,這兩大幫會勢力早期可以說是鳳馬牛不相及的,直到清末民初,兩幫勢力相融合,江湖上流傳開“青紅幫不分家”之說,人們才開始統稱“青紅幫”。
青幫又稱“清幫”,或“安慶幫”,最早是運河兩岸碼頭的水手們秘密結社而形成的幫會。運河乃隋唐以來“南糧北調”的水運大動脈,到了清代,每年經運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