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但是,阿里的發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想。這個按八百人規模設計的城鎮,八年之後就鬧起房荒,十年之後就只得蓋起大量簡陋的臨時建築供幹部辦公棲身。八十年代末,是獅鎮大規模發展的十年,小鎮充起氣來似的擴張。楊松在擔任阿里計委主任和副專員期間所從事的重大專案之一便是大力推廣太陽能採暖房。凡新建公民建築除倉庫外,一律按太陽房規格設計。這是一項地區的決定,不得違反。所以阿里就成為國內利用太陽能最好的地區,太陽房面積最多的地方。所建七萬餘平方米的採暖房,佔全西藏同類房屋的一半以上。
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九日,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給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陰法唐同志來信專門談能源問題。信中寫道:“西藏這樣的地區,必須從現在起就一步一步解決能源問題。”還說,“西藏這樣的地區,很可能適宜搞太陽能。”我將要來阿里的前幾天,恰值早已離任的陰法唐書記正在拉薩訪問。聽說我要去阿里,特意找到我並囑我好好了解一下獅泉河鎮太陽能利用的情況。他本想親自去看看。這位戎馬一生的老將軍,在他在藏任職的最後幾年,致力於西藏能源事業的開發,以造福於他深愛著的西藏人民,離休了仍念念不忘。
我滿口答應。到達獅鎮看了看,新建築平地而起並附以黑色牆體、密封窗等採暖設施。可惜時值夏季,未能體會太陽房的優越。當時楊松副專員正在北京出差,隨後他又調離阿里。直到此前不久,已擔任自治區人民政府“一江(雅魯藏布江)兩河(拉薩河、年楚河)”治理規劃辦公室主任的楊松才應我的請求談了修建太陽房的前前後後,他說——
說起阿里太陽能利用問題的提出,實在是為生存所迫,萬般無奈,別無選擇。
由於阿里高原特別的自然、氣候、地質條件,一向缺乏常規化石類能源的煤和石油,也缺乏傳統燃料的薪柴。此前阿里的社會結構為封閉體系的牧業經濟,僅有少量農業。為遊牧、半定居和少量定居的格局。能量的簡易迴圈即可滿足生存所需。而現代社會的城鎮化趨向,則對能源問題提出了較高要求。
搬遷至獅泉河鎮之先,新疆、西藏兩個自治區都慎重地考慮了這一問題。認為解決能源的根本措施是利用獅泉河建起水電站,解決取暖、做飯、生產生活一系列問題。為此曾設想過多種建站方案,並報請中央批准,由中央有關各大部委參與研究。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十八日,由毛主席、周總理親自批示的中共中央中發某號檔案正式批覆。但這個一千二百千瓦的水電站沒能建起。主要原因在於阿里地層條件差。八十米深處仍是第四紀覆蓋層,且該地又是八、九級地震區,勉強建起的大壩將是極不牢固的大壩,只得放棄。由於同樣的原因,各縣水電大多失敗。普蘭縣建於孔雀河上的一百五十千瓦電站是成功的,但也僅供照明之用;扎達建一個二十四千瓦的、日土建一個十八千瓦的,只能算是微型電站吧。門士所建一百五十千瓦電站,共發電不足二十四小時,一場洪水下來,堤壩被沖垮。
燒牛羊糞其實也是間接燒草,仍屬對植被的破壞。且因阿里地廣人稀,糞便收集困難;收集起來運輸線長,得不償失。
在門士發現煤層讓我們興奮了一陣子。倒是層狀分佈,但煤層薄,最厚的一號井不過四十厘米,其它煤層薄到二十厘米。產量低,煤質差,海拔高達五千一百零五米。勉為其難地堅持開採下去,當然不能根本解決燃料問題。
本地看來沒指望了,就把目光向外地瞄。從新疆方面運來原油——南疆發現石油,尚未建成煉油廠,將井噴後流到戈壁灘上的原油收集起來,五元錢一桶出售——為燒這難弄的原油大夥兒絞盡腦汁:用磚在油中浸泡兩天後放在爐內點燃;或用罐頭盒戳個洞,接上管子一滴滴流進爐中……一時間,獅泉河鎮最清純的空氣給弄得烏煙瘴氣。後經查資料不得了!這種未經提煉的原油燃燒後對人體大有損害。燒柴油也是,因為沒有相應的燃燒器具,事倍功半。
隨後就是從新疆調運原煤和焦炭。從拜城起運到獅鎮,足有二千二百公里。山高路險,運輸線長,尤其進藏路段運費五十元一個噸公里。算一算,運來的每噸焦炭摺合近七百元。
再後來又打地熱的主意。自治區以鉅額投資重點抓了郎久地熱電站。有人曾建議修一個三十多公里長的管道將地下熱水送至獅鎮供取暖之用。可是也不行:郎久地熱的熱值本來就低,只有九十攝氏度,輸送到獅鎮,那還不成了涼水!
尋找能源,一尋十多年。這期間只得依靠燒紅柳解決飢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