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露了許多孩子的問題。
由故事一,我們發現孩子常犯一個毛病,就是不知道怎麼分配時間。他們可能明天要考三科,卻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準備第一科上,等第一科讀完,卻已經晚到沒時間和精力念下兩科。
或是勉強唸完,第二天卻沒精神上學。
他們也可能花不成比例的多時間,去搞一樣東西。問題是這一科的老師不會因為他這一次傑出的表現,就免除以後的功課。別的同學表現雖遠不及他,但只要達到應有的水準,也能得到高分。他反倒因為誤了其它的功課,而在最後遭到挫敗。
故事二,看來似乎與故事一相同,實際問題出在:孩子不懂得分辨“大時間、小時間、完整時間與零碎時間。”
他們可能用大而完整的假期,做一些每件只需一、兩小時就能完成的事。卻在小而零碎的空間,想要去做需時數日才能做成的“大題目”。這就好比,有了大筆錢卻只知道買許多小電器、小擺設,度假遊樂的人,到頭來沒有自己的房子住!
故事三所表現的,是不知道在同一時間做許多事。這種人往往只能單線地使用時間,他不懂得在等車時看雜誌、在坐車時背英文單字,甚至在長途的車程中打個噸。如同故事中,那孩子明明可以一邊摘眼鏡、一面聽收音機、等洗澡水;或一邊聽收音機、等洗澡水、一邊收書包。結果他卻要一件件分開來做,浪費了兩、三倍的時間。
白日恐懼症
故事四中,我們需要探討的則要複雜多了。
請不要認為年輕人起不來床,只是屬於懶惰的表現,或單純地因為前一天的睡眠不足。也不要認為孩子在遇到使他們興奮的事務時,會自動早起,只是一種現實的表現。
實在年輕人賴床,往往潛在心理上,是不敢面對眼前的一天。父母的壓力、老師的壓力、功課壓力、同學壓力都可能是他的困擾。
正因此,當白天沒有壓力時,他們早上就比較容易起床。而那些愛賴床的年輕人,晚上往往特別興奮,而不願意睡覺。早上脾氣不好,有所謂“起床氣”的人,放學之後,也多半情緒很好。甚至只要他們背起書包,走出門,看到同學之後,就立刻表現得欣然。凡此,都是同樣的道理,如同演員的舞臺恐懼症(Stage…Fright),未上臺前,能終日不安,等到真正上臺,一下子恐懼全不見了。
孩子在從溫暖的被窩和美好的夢境中醒來時,如同大人在長期的假日後,返回工作前一樣有著沮喪期。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突然有賴床的毛病,而並非睡眠不足或生理有病時,必須先去了解他們是否有精神上的壓力,而加以疏導。但是這一疏導,並非讓他們拖下去,或躲避下去,而是使他們能面對現實的挑戰,否則他們不但現今有問題,成年之後,也可能有不能面對現實的表現。
我認為對愛賴床的孩子,瞭解、鼓勵與鞭策應該一齊來!而對那些不懂得利用時間的年輕人,我們一方面要教導、分析使用時間的方法,一方面應該留些空間,讓他們從錯誤當中得到教訓。一方面更要觀察,那些“拖”,是否也導因於“他們不敢面對現實”!
掌握時間,就是掌握生命,更是抓住現實!
孩子要出去住校,你該高興!
孩子的同學要來家住,你該覺得光榮!
孩子換過不少異性朋友,你該鼓掌,因為那表示他對異性有了選擇力!
男大不申留
——子女步人成熟期,父母應有的態度與調整
故事一:
“咱們買一棟有游泳池的房子如何?”某日我對十六歲的兒子說。
“好啊!我贊成。”兒子繼續看他的電腦雜誌。
“那麼你就得進一所比較近的大學,譬如普林斯頓(prinston)或哥倫比亞(Columbia),這樣才能常在家享用游泳池,對不對?”
“進遠處的大學照樣可以游泳,哪個學校沒有游泳池?”
“可是家裡有你專用的更衣室,免費的餐飲,遊累了跳上床就可以睡大覺,更不怕在池子時撞到別人!”
“老爸!”兒子總算抬起頭:“但是你有沒有想到,家晨的游泳池邊,站的是老爸、老媽,學校游泳池邊,站的卻是美女啊!”
故事二:
“我兒子經常說有同學家長邀請他去玩,並且留他在那裡過夜,又說要把幾個同學帶回家住,好象家裡開旅館似的!”某日我對美國朋友說。
“那真是好極了!”
“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