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男人挺好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寺後的第一層崖唇,這裡有不少彩塑的神像,玉皇宮、六角亭、彌勒殿、登天梯等都傍石就巖,鑲嵌在崖唇之中,顯得突兀而奇秀。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章 雲南寺廟(5)
在這些懸空樓閣與瑤池宮之間,有個名為“九十九臺”的景觀。從瑤池宮前起,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層層迭迭地盤繞在懸崖峭壁之間。攀登時,人們只能附葛牽藤,拾級而上,攀登這九十九臺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膽量。登上九十九臺後就到達了金頂,這裡有石塔、“石寶靈泉”和金頂寺,在這裡登高覽勝,看雲煙繚繞的石寶山風景,真是趣味無窮。
七、通海秀山古寺
雲南通海縣城南的秀山,與昆明金馬山、碧雞山、大理點蒼山並稱為雲南四大名山。秀山上分佈著眾多古代寺觀,史載在唐代的時候,山上就建有廟宇,到了元、明、清時,又不斷修建寺院,遂後這裡成為雲南佛教的聖地。
在秀山腳下的毓秀坊,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它為四柱三門式牌樓,中門正上方嵌著書有“秀甲南滇”四個鎏金大字的匾額。秀山最古老的寺廟是土主廟,也稱町王廟。在戰國時,楚威王遣莊蹻攻巴黔,他來到滇池地區後,聞聽秦兵大敗楚國,自己的後路被切斷了。於是,莊蹻在雲南建立滇國,他的後裔毋波在秀山開闢山林,毋波死後被漢昭帝封為町王,並且被尊為秀山之神,立秀山神廟進行祭祀。大理國開國之王段思平,因卜於秀山神祠而消滅了大義寧國楊幹貞政權,後來他到秀山神祠還願時,命人改建了町王廟,並改稱“土主廟”,寺內原鑄有丈八高的全身句町王毋波像。廟之東為三元宮,建於明宣德三年(1428年),宮內塑有天、地、水三官像,據說宮內曾有一株茶花樹,其花瓣落地時仰面向上,三元宮現已改建為佛教寺廟。
秀山的山腰建有普光寺,它靜立於花樹叢中,寺院前建造有青石雕欄。據稱此寺始建於五代,它是雲南著名古建築之一,大理國道隆己酉十一年(1249年)進行了擴建。寺內有元明時期的石碑幾通,其中《普光山智照蘭若記》碑中寫道,在寺院沒有修建完之時,因為夢見五色瑞光出現在山上,所以寺名為“普光寺”。現在的寺院一進三通,設有三教殿、羅漢殿等,正殿是元代僧人鐵牛重修的,因此保持了元代的建築風格。寺內還供奉神僧李畔富,傳說他見通海湖水危害百姓,就開鑿了落水洞,使附近的百姓得良田萬畝,所以人們在這裡建堂祀之。寺內尚有磚石堆砌的“畔富塔”,寺外的石巖山下,還有畔富的坐化墓。寺內有一洗缽池,十分神奇,系岩石天然形成,因神僧畔富在此洗過化緣缽盂而得名。
玉皇閣建於萬曆年間,它建在明初的啟祥宮舊址上,所以最初名為“顥穹宮”,後來改為“玉皇閣”。前有一座石坊,稱為“天門”,其上寫有“玄真天上”,左右各書“瓊臺”、“寶苑”等字。坊後就是山門,進去後是一個月牙形的瑤池,其後是玉皇閣主體建築——紅雲殿,殿內供玉皇大帝和四位重臣的像。院內有兩株古茶花樹,曾被徐霞客譽為“冠於南土”,他把它們命名為“寶珠”、“宮粉”。紅雲殿兩側各有一個小門,東可到文昌宮,西至浦翁亭、還鶴樓和退思軒。
山腰的平臺名曰“清涼臺”,上面的建築十分考究,遊人多喜歡會聚於此。清涼臺原名清涼寺,始建於晚唐,歷代都曾進行重修,其主要建築為元僧鐵牛所建,現在四院三通的建築格局,是歷代增修而成的,包括海雲樓、藥王殿、武侯祠等。在寺門上有懸聯:“層臺雲斂雙湖碧;古殿民生六月寒”。進門後左邊是“小西天”庭院,裡面花臺盆景佈置有序。往北的一間殿堂是藥王殿,堂外有木欄長廊。從此往東,就到了“武侯祠”,祠內有一株老杏樹,祠前懸有“*天下聞”匾額,兩側的對聯為:“千秋出師表;五月渡瀘人”。清涼臺上匾聯眾多,所以秀山有“匾山聯海”之譽。其中著名的楹聯有清康熙進士趙城所題對聯,因為他巧妙使用典故,對仗工整,所以贏得秀山對聯之冠的美譽。他所寫的對聯是:“萬古此崔嵬,杜當陽沉碑漢水,殊嫌多事;百年直瞬息,林處士放鶴孤山,頗覺可人”。此外清光緒進士、時任雲南按察使的陳燦所題的對聯也很有味道:“高臺一片清涼,我輩素苦熱中,也借這蘿月松風,解諸煩惱;前途許多障礙,此地別開生面,忽覺得天空水闊,放大光明”。
第三章 雲南寺廟(6)
規模最大的建築湧金寺位於秀山螺峰頂,相傳它始建於西漢,當時稱青山寺。在晚唐及元時繼續擴建,更名湧金寺,取佛經中“地湧金蓮”之意。寺院規模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