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農民耕種。他在贈送土地時致函稱:“我在邊區工作與廣大農民同胞相處八年,得一深刻認識:言抗日必須靠農民,言建國亦須靠農民,廣大農民為我國革命之基本動力……應使無地或少地之農民獲得土地,加緊生產,提高生產力與進一步提高生產情緒。”對陳蔭南獻田之舉,華中《新華日報》曾發表社論予以稱讚,認為“這是解放區的光榮”。
據1946年9月7日《東北日報》報道:“繼安東省副主席劉瀾波之後,副主席呂其恩、實業廳長李大璋二氏說服家庭,獻出祖田。李廳長於4月間即說服家庭獻出220畝,7月又獻出360畝。李廳長家有十幾口人,不足700畝祖產,剩餘幾十畝由患肺病的一個殘疾弟弟經營。”呂其恩全家12口人,只留下48畝地,其餘的110畝良田全部獻給縣政府和縣農會,以分給無地少地的貧苦農民。
9月10日,《東北日報》又報道說:“(安東)鳳城城廂區的開明地主士紳,紛紛獻田,擁護政協‘耕者有其田’決議。截至8月27日,十天間獻田的地主,計有省行政委員蔡貢之、省參議員鄂禹忱、縣行政委員赫文博、翰墨村軍屬伊聚五及王貫一、佟關氏等40人,共獻田20300畝零1分,另外獻出房屋291間半,獻田最多的為王貫一,計旱田1021畝,山地、山林、山場4968畝5分。”
另外,陝甘寧邊區參議員安旗庭、晉綏邊區副議長劉少白等,都獻出了家中的土地。在各地黨政軍幹部中,也有不少地主出身的人說服家庭獻出土地。到1946年8月底,各解放區開明士紳等獻地33200餘畝。
在開明士紳紛紛獻地的時候,一部分地區的幹部思想麻痺,在農村中普遍提倡地主獻地,而不注意群眾的發動,致使在部分群眾發動不充分的農村,有些地主鑽了空子。他們為緩和鬥爭火力,保留與隱瞞更多的土地,而獻出少量壞地、遠地。有些地主不將土地獻給農會,而是獻給私人或外地的政府機關,製造矛盾。如吉林省有的地主將土地獻給城市的工會組織,個別工會接受了獻地並下鄉收租,引起工農間的糾紛。更為有害的是,當群眾未覺悟時,獻田容易模糊了階級界限,不便揭發地主階級的罪惡,將其土地完全清算出來。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四章 開國前中共的土改歷程(23)
針對這種情況,各地明確規定了獻田的範圍和時間。在群眾鬥爭未發動以前,一般拒絕接受獻地,群眾鬥爭發動以後,也僅接受抗日軍人和抗日干部家屬、開明士紳的獻田。獻田要和清算統一起來,地主獻了田,農民也要算細賬、吐苦水、追窮根,使農民認識地主的田本應歸還農民,農村的主人翁是農民不是地主。
一手拿槍,一手分田
自《五四指示》下達以後,各解放區都轟轟烈地進行了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運動。這個運動本上是在激烈的戰爭環境中進行的,廣大貧苦農民在運動中現了極為高昂的熱情。即使在邊沿區,農民也創造出許多辦來進行清算鬥爭。
據1946年12月14日延安《解放日報》報道:解放區農民們一手拿槍,一手分田,同時堅持遊戰爭與土地改革的方針。如蘇中南通某鄉農民手執武器,堅打擊下鄉搶掠的“還鄉團”,同時掀起了三天三夜的清算動,全部農民得到了土地。
蘇中一分割槽某縣農民開會清算土地時,突遭蔣軍襲擊,他們即以一部分人配合有名的郭海波游擊隊對蔣軍展開戰鬥,另外的人仍堅持開會,完成了清算的工作。他們創造了一面打游擊,一面在高粱地裡算帳;白天打游擊,夜裡算帳;輪流擔任戰爭勤務,輪流算帳;男人參戰,女人算帳等等辦法。晉冀魯豫贊皇縣東壇山村的農民,入夜由翻身隊和民兵擔任警戒,同時展開土地改革。
山東高密縣柏城區的群眾先把老小家屬搬往後方的親友家裡,自己則在炮聲隆隆中進行清算鬥爭。
在形式多樣的群眾鬥爭面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許多地方被迅速摧毀。到1946年底,各解放區約有三分之二的地方解決了土地問題。
5、《中國土地法大綱》的制定
毛澤東、劉少奇在棗林溝會合
《五四指示》發出一個多月,蔣介石即悍然撕毀停戰協議和政協協議,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新的全國內戰爆發,國內形勢隨即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解放戰爭的不斷展開,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遇到了許多新的情況和問題,尤其是很多地方,由於政策不徹底和組織不到位,土改工作沒有深入開展,很多農民沒有獲得土地,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