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29——1932年,以高踐四為院長的江蘇省立無錫教育學院,在無錫北門外的黃巷村實施了3年多的“民眾教育實驗”,教育內容分為健康、生計、家事、政治、文字、社交、娛樂等7項。當然,實驗的結果,並不讓人樂觀,除了培養出一批“初等民校畢業生”使該村的文盲率有所下降外,很難說有什麼實質性的成績。
參加無錫民眾教育實驗的一批青年知識分子,後來在一份總結性報告中,對這類民眾教育實驗作了深刻的反思。他們指出:“區域性之建設,常常在枝枝節節上下功夫;根本改造,當非教育所能為力。黃巷的民眾所最需要的為耕地,為工作,而耕地無多,地權不屬,絲廠倒閉,繭價慘落,同人聽到黃巷民眾哀痛的呼聲,只覺心餘力絀,所謂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只是將頹牆敗壁略加修補,並非根本改造。”在一個“政治只為豪紳張目”的社會中,這類改良主義的鄉村建設和民眾教育都是無濟於事的。
除了上述的實驗外,還有盧作孚、董時進等人也進行了一些鄉村建設實驗。這些實驗的結果當然也都沒有取得成功。這些鄉村建設的實驗之所以都不成功,是因為社會制度沒有根本的改變,廣大的農民沒有自己的土地。
後來,這些*黨派和著名學者中的不少人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農民解決土地問題,便逐漸轉而支援和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改革。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四章 開國前中共的土改歷程(1)
1、*第一個土地問題決議案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始終把土地革命當作一個重要任務。對農民土地所有制的選擇,是在革命實踐中邊探索邊確立的。
農會和農民自衛軍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透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中提出:“要以社會革命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沒收土地“歸社會公有”。1922年7月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進一步提出了“肅清軍閥,沒收軍閥官僚的財產,將他們的田地分給貧苦農民”。1923年*第三次代表大會在總結二七*失敗教訓的基礎上,把組織農民參加革命作為黨的中心工作之一,透過了*中央關於農民問題的第一個決議,即《農民問題決議案》。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最初幾年,在廣大農村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農會組織和開展減租減息鬥爭。
1922年,在彭湃的領導下,廣東海豐正式成立了農會。農會替農民辦學校、醫院、合作社,領導農民進行反勒索鬥爭。到1923年發展到陸豐等6個縣,會員達20萬之眾。
1924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人幫助下,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透過了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內容的宣言,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孫中山分別任命林伯渠、彭湃、羅綺園等共產黨員為國民黨農民部部長、秘書和調查委員。
7月,在廣州舉辦了由共產黨人主持的農*動講習所。
10月以後,南方的農*動逐漸發展起來。在廣東,除陳炯明、鄧本殷盤據的東江和南路外,各縣的農民組織迅速建立起來,積極地開展了經濟的和政治的鬥爭。西江流域廣寧一帶農民,在共產黨員周其鑑等領導下組織農民自衛軍,攻打地主惡霸的武裝據點水樓和旱樓,並得到共產黨領導下的大元師府鐵甲車隊的支援。北江流域的曲江、仁化一帶農民,也在阮嘯仙等領導下組織農軍,開展了反苛捐和減租的鬥爭。東江各縣農民在革命軍*陳炯明時發揮了很大作用。
到1925年4月,廣東全省已有22個縣建立了農會組織。5月1日,在廣州召開全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成立省農民協會,推動了廣東省農民減租鬥爭的開展。廣東的農*動對廣東革命政權的鞏固給予了極大的幫助,成了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支柱。
雪恥會
1925年春,毛澤東從上海回到湖南,領導了韶山一帶的農*動。他創辦農民夜校,調查瞭解農村的政治經濟狀況和農民的革命要求,總結農*動的經驗。在毛澤東深入細緻的宣傳、發動和組織下,韶山地區20多個鄉很快地建立了秘密農會和以“打倒列強,洗雪國恥”為口號的公開的群眾組織“雪恥會”。毛澤東特別注重從農民中吸收最先進的分子入黨,併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韶山支部。農會在毛澤東領導下勝利地開展了平糴、阻禁、增加僱農工資和減輕租額的鬥爭。
耕地農有
1925年10月*中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