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裾���排曬僭比ザㄏ乜疾臁j萄舫躋脖謊�氳僥暇┲醒刖�8嘸棟嘌萁玻�檣芏ㄏ鼐�椋��槭�琢傯�玻�⒍遠ㄏ氐淖齜ㄓ枰願叨瓤隙ā�
但是,定縣鄉村建設過程中也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和矛盾。在實踐中,晏陽初逐漸感到要完成定縣的研究實驗及平民教育的推廣工作,僅靠一些學者從學術層面上進行研究實驗是不行的,“鄉村建設計劃,如果不考慮鄉村地區的政府和鄉村生活中的文化、經濟、保健等方面的關係,那就是不完整的和無效的。”最主要的是,當時中國農民處境悲慘的癥結在於土地問題,土地問題不能解決,其他改革都是技術層面的努力,無法根本改變農民的命運。對此,晏陽初也明白。1937年他在《十年來的中國鄉村建設》中說:“農村經濟問題中最嚴重的,莫如土地問題。”但這個工作顯然不是一個學者或一個學術團體所能完成的,要完成這一任務,必須靠社會制度的變革!
5、黃炎培江蘇崑山實驗
黃炎培(1878——1965),字任之,上海浦東川沙縣人。早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任江蘇教育司司長,曾首創上海中華職業學校。1921年被委任教育總長而不肯就職。1941年,與張瀾等人發起組織中國*政團同盟。1945年又與胡厥文等人發起成立中國*建國會。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兼工業部部長,政協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委,第二、三、四屆政協副主席,一、二、三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建國會主任委員等職。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三章 孫中山地權思想和鄉村建設實驗(6)
黃炎培的實驗區叫“滬郊農村改進區”,是鄉村建設運動的另一塊實驗園地。因“改進區”地處上海市西郊崑山縣境內的徐公橋鄉村(現屬江蘇崑山市),所以也稱“徐公橋改進區”。該改進區於1928年4月成立。在落成典禮上,黃炎培、江問漁、楊衛玉、姚惠泉等創辦人及知名人士都出席了會議。在會場主席臺的兩邊張帖有大紅色的對聯,聯語是:
無曠土、無遊民,向一剪淞波影裡,小試農桑,乃亦有秋,聊慰治平新夢想。
出相望、守相助,喜千家劫火光中,時還耕讀,毋忘在莒,請看甲子舊燒痕!
江問漁先生也親手撰寫了一幅對聯:
何處是神仙?千家雞犬桑麻,別有天地。
無人不耕讀,一片和親康樂,莫羨唐虞。
崑山徐公橋鄉村改進區,還制定了分年工作計劃,以6年為一個完成期。並招收了江、浙、滬、閩、川、湘、贛、寧等地的眾多學員。黃炎培還聘請了有名望的教育家來區指導改進工作,其中有:原金陵大學的楊君,還特聘老教育家黃齊生(王若飛烈士的舅父)為總幹事,兼任徐公橋改進區主任。
在為時6年的(1928—1934年)徐公橋鄉村改進實驗區的工作歷程裡,黃炎培等職教社的教員和學員們齊心努力,在鄉村做了一系列改革事業,如:推廣農業技術,改變農民耕種靠天吃飯的迷信思想,改進會籌資辦理無息貸款,改變了農民受高利貸的剝削之苦。宣傳衛生常識,預防傳染病,在夏秋季節規定小學生每天要打一百隻蒼蠅,作為考試成績內容之一。徐公橋是江南魚米之鄉,河流縱橫交織,但橋殘路狹,改進會發動群眾一起修橋築路,以便行人,造福鄉民。1928年夏初,改進會還為全區60歲以上的老人隆重舉辦了“長壽會”,黃炎培還特地從上海趕來參加盛會並祝詞。
在鄉村改進教育工作方面,改進會在全區內開辦了10餘所夜校,並強調文盲也要每天學習2小時,要求全區成年人入學率達50%上下。經過學習,脫了文盲的農民有些基本能看懂壁報或書寫簡單的書信。
在改進區學習過的人員都會唱一首《為了一線希望》的歌曲:
為了一線希望,我才努力向上。
振作精神,開發思想,
把人生學問,都記在心頭上,
在失意時這樣,在得意時也是這樣。
我的努力向上,只為了一線希望。
其歌詞簡樸、豪放、明瞭。但“為了一線希望”的“治平新夢想”卻沒有能夠繼續下去。由於黃炎培積極投身*愛國運動,為蔣介石所不容,徐公橋鄉村改進區到1934年被迫停辦。
6、高踐四江蘇無錫實驗
高踐四(1892―1943),早年畢業於東吳大學,後留學美國,是我國近代史上享有盛譽的鄉村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