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民反對日本法西斯的鬥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無疑,晉察冀根據地的日本戰俘和“日本八路”成為了沙飛相機鏡頭中的重要人物。
1939年5月,八路軍120師359旅在五臺戰鬥中,俘獲了敵軍十餘名。359旅堅決地執行了黨的戰俘政策,對這些戰俘進行了遣返。在遣返之前,旅長王震親自找這些戰俘談話,向他們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策。現在王震對這些戰俘談話的具體內容可能已經不可考了,但是當時的情景被沙飛用鏡頭忠實地記錄了下來。在沙飛拍攝的王震跟戰俘談話的六張照片中,那些日本戰俘都在很認真地聽著,很多人圍在邊上。戰俘們雖然被解除了武裝,但是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八路軍並沒有傷害他們的尊嚴,甚至其中有一張,幾個戰俘在向八路軍的將領行軍禮—— 如果不是從心底裡折服,怎麼可能讓日本軍人向敵軍的軍官行禮?臨走了,為了表示感激,這些日俘們唱起了歌。他們臉上的表情是歡快的,他們被俘虜了,但是他們是幸運的,他們碰上了仁義之師。戰俘唱歌的照片沙飛拍了四張,這些照片凝固下了當時日本戰俘臉上的表情,那些歌聲彷彿也透過沙飛的鏡頭,飄到了現在。沙飛用10張照片記錄下了這十多名戰俘被遣返前的情形。這些作品形象而生動,對宣傳黨的戰俘政策,瓦解敵軍士氣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華日人反戰同盟晉察冀支部經常開展一些活動,用親身的經歷,告訴日本人民日本帝國主義的真相。從沙飛留下的相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反戰同盟晉察冀支部成立週年紀念大會上,設立了反戰宣傳品展覽室;在反法西斯大會上,“日本八路”表演了棒球競賽。在華日人反戰同盟晉察冀支部排演的反戰話劇《前哨》也受到了根據地軍民的喜愛,對宣傳我黨的政策起到了積極作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盤踞敵據點內的兩日本兵齋藤和西川自動出走,投誠八路軍。在華日人反戰同盟晉察冀支部立即召開大會,歡迎他們棄暗投明。這個事情一時間在根據地傳為美談。
從日俘唱歌感謝八路軍遣返到日本兵主動棄暗投明,正說明了我們黨的戰俘政策的勝利,也說明抗日戰爭於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從沙飛攝影作品的細微之處,我們能夠尋找到中國人民必然會取得抗戰勝利的原因所在。
part 1從《抗敵報》到《晉察冀畫報》(圖)(1)
沙飛是抗戰時期第一個到華北晉察冀軍區參軍的知識分子,他將自己的事業和生命與偉大的民族解放事業緊緊地連在了一起。1937年12月初,晉察冀軍區政治部成立了《抗敵報》,剛剛在河北省阜平正式參加八路軍的沙飛被聶榮臻司令員電召回政治部。雖然,他還不是中###員,但愛才的聶司令員卻破格提升他為晉察冀軍區政治部編輯科科長兼《抗敵報》社副主任(即副社長),主持工作,政治部主任舒同兼主任。
1937年12月11日,報紙正式創刊。作為晉察冀軍區黨報,它忠實地反映了晉察冀邊區軍民英勇抗戰、艱苦建立根據地的精神。從沒編過報紙的沙飛,為辦好這份報紙竭盡了全力。從創刊伊始,他事事親力親為,嘔心瀝血,最後終於病倒了,不得不休養了兩個月。1938年5月,沙飛調離《抗敵報》社,成為軍區司令部隨軍新聞攝影記者。
此時的沙飛,開始為八路軍培養新聞攝影記者。他的學生從戰士到指戰員,無論是誰,他都耐心指教。在當時,羅光達不僅是他的戰友更是他的學生,他們在一起拍攝了許多反映八路軍英勇抗敵的照片。
沙飛告訴他的學生,我們的攝影和照相館是不同的,與藝術照相也不同。用照相機表示愛憎,表示支援和反對,攝影的貢獻是很大的。他反對用攝影去娛樂。他說,不能用膠捲拍自己,把有限的膠捲記錄人民鬥爭。給首長拍,必須有限制。
1939年春節,沙飛和羅光達在晉察冀軍區駐地冀西平山縣蛟潭莊舉辦敵後第一個街頭新聞照片展覽。展出的內容,有八路軍光復城鎮,繳獲日軍的槍炮、馬匹、軍用品以及群眾參軍、部隊生活、根據地群眾生產等。照片基本上是沙飛拍的,用的是120相機,當地群眾沒有見過這樣的新聞照片,因此,參觀的人像趕廟會一樣的熱鬧,部隊整隊前往參觀,附近村裡的群眾,包括六七十歲的老頭子、老太太和七八歲的娃娃都爭先恐後地去看。當地婦教會的青年婦女幫助照顧和講解,人們對八路軍的戰績和繳獲極感興趣,“山溝裡來了照相的”成了頭號新聞。聶榮臻司令員親自前往觀看展覽,稱讚“這樣做很好,這樣的形象宣傳作用大”,並建議把照片設法放大。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