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3/4頁)
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偶的才可以與企業續簽勞動合同。為取得勞動資格,10名已婚女工,只好以提出離婚訴訟的方式,集體抗議“婚姻歧視”。
相貌歧視案
1。河南女孩秋子因患有先天性腦積水,自出生起腦袋就比一般人大出不少。2006年下半年,秋子透過了上海昂立教育公司鄭州機構的面試,並接受了為期15天的培訓,於2006年12月與昂立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同年12月21日,根據外派合同,秋子前往公司加盟學校——嘉善分校工作。就在秋子到學校報到的當天,發現“分校負責人的眼神異樣”,沒過多久,相關部門負責人就電話通知她返回鄭州,公司以秋子相貌不佳為由,拒不履行勞動合同。隨後,秋子將昂立公司告到了上海勞動仲裁部門,要求昂立公司返還培訓費260元,返還差旅費差價50元,並支付違約金1萬元。
年6月10日,新華社海口專電報道海南省三亞市就出現了這樣一起荒唐的就業歧視事件,該市人民醫院在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護士時,特別規定了身高不得低於158厘米的標準。從而引發一起就業歧視案。
就業歧視產生根源
就業歧視之所以氾濫成災,其根源就在於勞動力市場的供大於求。由於目前國內還沒有一部反就業歧視的具體法規,招聘單位大多具有招聘強勢,從而有了隨意抬高門檻的機會。曾見諸報端的招電梯工也要大學本科學歷以及此前湖南公務員體檢中“女性*對稱”的規定就是招聘強權的典型事例,也是招聘單位缺少職位分析、沒有科學人力資源架構的體現。在成熟的市場條件下,用人單位設定一定的招聘條件本無可厚非,但必須是基於該職位實際職業資格的要求和經營業務所必須的條件。我們不反對企業有招聘的硬條件,但必須嚴格禁止招聘強權下的就業歧視。這是確保就業公平的前提。
就業歧視中每個人都將是受害者
當前就業歧視已成為我國一個顯在的問題。但除了少數遭遇歧視的人勇敢地提起訴訟外,關注就業歧視更多的還是媒體、網路和學術話語,可謂呼籲者眾,響應者廖。何以如此?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又不是受害者,與我無關的事何必去摻和?
事實果真如此嗎?經驗和理性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將是就業歧視的受害者,因為每個人都是或將是一個勞動者。在就業市場中,基於戶籍、性別、健康、外貌等因素的歧視普遍存在。一個人總會具備其中的某些特徵,這些特徵都有可能成為你就業的障礙,雖然它們與你所欲從事的工作毫無關聯,例如你身高只有一米六,你應聘的是財務工作而不是公關先生。所以,在一個歧視還比較普遍的勞動力市場中,你很難免受其害。 txt小說上傳分享
“就業歧視”緣何陰魂不散(3)
有人說,我現在工作穩定,待遇良好,環境舒心,前途有望。須知,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人才流動已成為常態,一輩子待在一個單位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一旦你主動或被動地重新求職,就會陷入到幾乎無所不在的歧視之中:你如果到戶籍以外的城市求考公務員,可能因沒有當地的戶籍而被拒之門外,因為本地戶籍是招錄公務員的前提;你如果不是美女或帥男,也有可能被用人單位婉言謝絕,因為它的用人標準是“五官端正”、“氣質佳”;你如果應聘企業銷售部門經理而恰巧血型不是O型,或你正好姓“裴”,就有可能與銷售經理職位失之交臂,因為你的血型不適合做銷售,而你的姓因與“賠”諧音而讓老闆忌諱三分;你如果出生在東北或河南,有可能被單位辭退,因為有人認為這些地方的人不可信,雖然你本人特別誠實可靠。所以要在充滿歧視的職場中做到全身而退太不容易。
既然如此,那乾脆在本單位終老得了。即便這樣,在你職業生涯中,戶籍、性別、年齡、原籍甚至血型都有可能成為你在薪酬提升和職務晉升方面的障礙。
如此看來,只有求職者有可能是受害者,用人單位只會受益。非也。很多用人單位也是歧視政策的受害者。原因在於有一些歧視並不是用人單位的行為,而是政府的政策甚至立法,用人單位作為受政策或立法約束的物件也是受害者。如一些地方政府為擴大本地人的就業率,降低社會保障負擔,以政府行為抑制外地人在本地就業,如規定計程車等公共服務行業禁止或限制向外地人開放,這是戶籍歧視產生的原因。政府的歧視行為不僅給求職者,也給企業等用人單位帶來損害,因為它不僅會使用人單位喪失人才,而且增加生產經營成本。
當然,用人單位的歧視並不都是執行政策的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