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4/4頁)
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慮症等心理疾病的人已經遠遠不是特例。張銳之死,只不過是必然中的偶然罷了。這就給我們的國內企業敲響了警鐘,就是要重視員工的心理健康,對員工進行更多的人文關係。
這一點,我們可以學習一些歐美的企業。據心理學專家介紹,在美國,90%左右的中等規模以上企業都會聘請一個專門的心理服務機構,隨時解決員工的心理問題。而員工一旦有了心理問題,即便與工作無關,也可以隨時尋求幫助,而且絕對保密。在歐洲,“為員工減壓”運動在企業界非常流行,95%的大公司和85%的中小企業向員工提供了減壓幫助,每年的總花費大約有800億歐元。
而在我們國家目前還很少有企業這樣做,即使是一些知名企業,也根本沒有意識到員工心理健康對企業的重要性,華為無疑也是這其中的一員。
相信華為也能從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訓,對員工進行更多的人文懷。誠如此,張銳之死也不至於毫無意義。
揭開華為員工“主動辭職”的幕後原因(1)
新聞回顧
為了應對2008年1月1日出臺的新《勞動合同法》, 近日,華為公司包括任正非在內的所有工作滿八年的員工,在2008年元旦之前,都要先後辦理“主動辭職手續”,即先“主動辭職”,再“競爭上崗”,辭職涉及的員工達7000多名,姑且稱之為“華為門”事件。實際上,華為並非是始作俑者,在新《勞動合同法》生效之前,全國各地的裁員與辭退風波早已是暗流湧動,如:34歲的清華大學潔華幼兒園保育員武學蓮,工齡幾近10年,並被海淀區婦女聯合會評為“2006年度海淀區先進外來務工女性”,整個海淀區只有10人獲得此殊榮,但讓人想不到的是7月3日,清華大學潔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