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代歷史,意味著承認勒梅將軍等頑強的冷戰鬥士與弗裡丹等女權主義者之間奇怪的血緣關係。戰略空軍司令部成就了女權主義運動的神秘。
自我放縱的“消費帝國”(1)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兩個10年,標誌著歷史學家查爾斯?梅爾(Charles Maier)所謂的“生產帝國”達到昌盛的頂峰。在這些年中,不容置疑的經濟優勢賦予美國很高程度的戰略自給自足,因而轉化成顯著的行動自由。在告別演說中,喬治?華盛頓夢想有一天美國可以獲得足夠力量——“從人的角度講,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這位首任總統認為,實力使這個國家可以實現真正的獨立,讓美國人“在公正的指引下,按照自己的利益,選擇戰爭或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個時刻顯然已經到來。
但這個時刻很快就過去了。甚至在1950年前,美國就已經開始進口外國石油。起初,數量微不足道。時間一久,數量逐漸增加。這是經濟礦井裡的金絲雀。①可是在這20多年裡,沒人注意這件事情。
生產帝國繼續永無休止地製造商品,其優勢地位好像恆久不變,無法挑戰。在歐洲和東亞,美國表現出令人讚歎的精明,將經濟優勢轉化成了戰略優勢。在對日作戰勝利日之後的20年中,梅爾寫道,“美國人用財富換取優勢”,向歐洲和東亞百廢待興的經濟提供重建援助,為它們的產品開放美國市場。美國戰後作為自由世界領袖的地位是在華盛頓透過買賣實現的。
但是,在20世紀60年代,這個生產帝國開始走上沒落之路。在又一個20年間,美國貿易逆差一直未變、在越南遭受慘敗、石油危機、“滯脹”、道德共識破碎、無法承受“貓王”埃爾維斯?普里斯萊(Elvis Presley)的接連攻擊、“避孕藥”、反文化,還有關於“上帝死亡”的新聞報道,這一切都表明生產帝國不存在了。梅爾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的“消費帝國”。正如手提午餐飯盒的工人是生產帝國輝煌時期的象徵一樣,少年在藍色牛仔褲裡裝著爸爸的信用卡,直奔購物中心而去,現在成了消費帝國的標誌性形象。生產帝國的天才是亨利?福特。在消費帝國裡,福特的對手是沃爾特?迪士尼。
我們可以精確地找到失衡點。這是1965~1973年間的事情。1965年,林登?約翰遜總統命令美國作戰部隊開赴南越,1973年,理查德?尼克松總統最終停止直接參與那場戰爭。越戰之前,為提高美國富裕程度而擴大美國實力的努力都對美國自由有好處。越戰之後,擴大美國實力的努力仍在繼續,但談到富足或自由,結果越來越成問題了。
回想起來,表明優勢地位消失的經濟指標已經非常明顯。越戰的成本動搖了經濟,赤字、通脹和弱勢美元都是例證。但約翰遜總統仍試圖掩蓋這些跡象,追求自己提出的“偉大社會”(Great Society)。1971年8月,尼克松預設經濟已經陷入混亂,讓美元貶值,中止用美元兌換黃金。
這當然只是開始。20世紀70年代之前,因為美國早已成為世界第一石油生產國,石油公司決定著全球石油價格。1972年,國內石油產量達到頂峰,然後便開始了不可逆轉的下滑。就在前一年,制定原油價格的特權轉手讓給了新的產油國集團歐佩克,即石油輸出國組織。
隨著美國的石油需求穩步增加,總體上美國對進口的依賴也在增強。同時,貿易條件也出現了變化。1971年,在數十年貿易順差之後,美國的貿易開始出現赤字。1973年,後來是1975年,出口額被進口額超過。從那時起,一直都是赤字當頭,美國出口再也沒有達到進口的水平。實際上,兩者之間的差距逐年拉大,其速度也越來越快。對美國民眾來說,國家經濟突然出現問題最明顯、最痛苦的證明就是1973年的“石油衝擊”,當時石油價格暴漲40%,加油站前排起長隊,石油麵臨嚴重短缺。 。 想看書來
自我放縱的“消費帝國”(2)
20世紀70年代末期是一個增長緩慢、通脹高企的時期,正在醞釀中的經濟文化危機已經對美國家庭造成了實際困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次漫長的經濟滑坡讓美國人面臨一個根本選擇。他們要麼抑制胃口,學會量入為出地生活;要麼動用美國不斷減少的實力儲備,希望別人適應美國人揮霍浪費的習性。1979年7月到1983年3月是一段至關重要的間歇期,其間有兩次關鍵的總統演說,但是顯然,美國人毅然選擇了後者。
這就是當代美國曆史的真正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