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西,你先睡吧。可秋明偏要過來看,他也沒辦法了,只好說,你看了就看了,不要問我這是什麼,也不要出去亂說!史維說罷,就把銅匣子放在了寫字桌上,開了檯燈。兩口子頭碰頭,仔細審視著這個銅匣子。史維這才看清了,銅匣子銅綠斑斑,古色古香,四面和蓋上都纏著龍,共有九條,底面有“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御製”的字樣。秋明眼睛亮了起來,說,是個文物呢,老爸送給你的?史維瞟了秋明一眼,說,叫你別問呀!秋明便噤口不言了。
此後日子,史維像是著了魔,腦子裡總是那個銅匣子晃來晃去,弄得他幾乎夜夜失眠。他原來想,老父在世,以順為孝,犯不著惹老人家生氣。一家人好好兒孝順著老人家,等老人家享盡天年,駕鶴仙歸了,再讓全家大小按自己的想法過日子去。可是,自從他聽說了家族的歷史,接過了那個神秘的銅匣子,他就像讓某種神力驅使著,或者讓某種鬼魁蠱惑著,覺得自己就是父親,就是爺爺,就是列祖列宗,就是五百多年前神樂觀裡跪在建文帝面前的史彬公。一種叫使命感的東西折磨著他,有時讓他感到自己高大神武,有時又讓他感到自己特別恐懼。他一天到晚恍恍惚惚,像飄浮在時間隧道里,在歷史和現實之間進進出出。他甚至越來越覺著自己像幽靈了,便忍不住常去照照鏡子,看看自己還是不是自己。終於有一天,他實在忍受不了某種莊嚴使命的折磨了,便跑到圖書館,借了《明史》、《明實錄》、《明史紀事本末》、《明通鑑》、《明成祖實錄》等一大摞有關明史的書。戴著老花鏡的圖書館管理員,看見這些塵封已久的書今天到底有人來借了,就像養了幾十年的醜女總算有人來迎娶了,了卻了天大的心願。老先生把老花鏡取下又戴上,戴上又取下,反覆了好幾次,以為碰上了大學問人。
史維把這些書堆在書桌,在家除了吃飯睡覺就是伏案研讀。他教了多年的中學歷史,卻從來沒有讀過一本歷史專著。做箇中學歷史教師,只須翻翻教學參考書就行了。而現在翻開這些史書,他只覺兩眼茫然。因為他不懂這些史書的體例,也理不清明代紀年。光是研究這幾本史書的體例,他便用了三天時間。然後又花兩天時間,列了一張明代紀年同公元的對照表。事實上不列紀年對照表也無妨,需要了解相關年代的時候再推算一下就得了。可史維覺得時間不明明白白,腦子就糊里糊塗。那一剎那,史維猛然間似乎有了頓悟,發現人是生活在時間裡的,生命存在於時間。人可以生存在任意的空間裡,卻不可以生存在任意的時間裡。時間的霸道與冷漠,令人絕望和悲傷。
大約半年以後,史維在《明史紀事本末》裡讀到這樣一段話:“……乃遜國之期,以壬午六月十三日。建文獨從地道,餘臣悉出水關。痛哭仆地者五十餘人,自矢從亡者二十二士。……其經由之地,則自神樂觀啟行,由松陵而入滇南,西遊重慶,東到天台,轉人祥符,僑居西粵。中間結庵於白龍,題詩於羅永,兩人荊楚之鄉,三幸史彬之第,蹤跡去來,何歷歷也。特以年逼桑榆,願還骸骨……夫不復國而歸國,不作君而作師,雖以考終,亦云(上而下火)矣。”史維反覆研究這段話,意思大致明瞭,只是不明白“(上而下火)”是什麼意思。翻開《現代漢語詞典》,裡面根本沒有這個字。查了《康熙字典》,才找到這個字。上面解釋說:泥短切,音暖,縮也。史維思量再三,“(上而下火)”大概就是畏縮、沒有膽量的意思。那麼這段話的大意是說,建文帝遜國以後,在外流浪了四十多年,最後無力復國,身老還家,做了佛老,終究是畏縮無勇的弱者。
史彬公到底是多大的官?有些日子史維總想著這事。可遍翻明史,都找不到有關史彬公只言半語的介紹。史維便估計史彬公的品級只怕不會太高。這想法簡直是罪過,他不敢去向爸爸討教。爸爸說過,史彬公是建文帝的寵臣。史維猜想,寵臣起碼應該是近臣,倘若不是近臣,就沒有機會成天在皇帝跟前行走,自然就不會得寵。而近臣差不多都是重臣,不是一定品級的重臣,哪能經常接近皇上?按這個邏輯推斷,史彬公再怎麼也應該相當於當今的省部級幹部。可是除了《明史紀事本末》上提了一下他的名字,明史上怎麼就再也找不到他的影子了,這是為什麼呢?後來史維猛然想到翻翻自家家譜。家譜是爸爸收著的,史維找了藉口,拿了出來。他當然不敢向爸爸談起自己大逆不道的想法,只是說想多瞭解一下家族的歷史。這讓史老很高興,把家譜交給了他。你們的確要多瞭解自己家族的歷史啊!你們欠缺的就是對自己歷史的瞭解!
翻開家譜,見扉頁上竟然就是史彬公的肖像,下面赫然寫著:大明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