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3/4頁)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工小廠,到現在一個擁有幾萬名員工的高科技企業,王傳福不僅為中國代工企業找到了一條突圍之路,同時,他也向人們證明了比亞迪並不是一家靠廉價勞動力的成本優勢和大規模生產製勝的企業,而是一家靠核心競爭力發展起來的自主創新型企業。即便比亞迪的成績已經足夠令王傳福和比亞迪人驕傲,但是,王傳福並沒有滿足於此,“比亞迪的目標就是要成為東芝式的企業,成為原創核心技術的源頭企業,成為影響整個產業的企業。假如東芝跨掉,全球很多企業就要關門。技術越深厚的企業,社會價值越大,生命的長度自然與眾不同。” 那麼,憑什麼當初只有20名員工的比亞迪可以完成這樣的突圍之路?王傳福口中所說的比亞迪的獨家秘笈或者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如果要想成為像東芝式的企業,比亞迪還要做怎樣的積累?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一切技術都是紙老虎”
“中國很多民營企業患有‘技術恐懼症’,這種恐懼並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是被行業巨頭嚇唬的。他們會主動告訴你,前面已經有多少箱子的專利,然後不斷地暗示你投資巨大而且風險巨大,自主研發成功率低而且很不合算,直到把你勸退嚇退,拋棄勇氣放棄努力。” 一直以來,在中國製造業的上空都彌散著一種叫“技術恐懼症”的毒菌。很多中國製造企業身上都存在著這個病毒,就像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所說的:“海爾、聯想,已經成長二十年,與它們同時誕生的戴爾、思科甚至臺灣宏碁,都已成就世界級的聲譽,可是我們的公司還苟且於國內市場。”面對這種境狀,吳曉波進而分析說:“在如今的中國製造業,那些著名的大公司幾乎都沒有完整的核心技術,這成為阻礙它們參與全球競爭的最大困難,也是它們最終無法成為世界級大公司的根本原因。” 因為存在技術恐懼,沒有核心技術,中國只能淪為“世界工廠”。我們進口昂貴的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支付沒有盡頭的鉅額專利費,而後只能利用低成本以大打價格戰取勝。當很多實業家看到中國製造業的本質問題後,紛紛轉戰更加暴利的領域,比如海爾、康佳等投身房地產,劉永好、魯冠球等人熱衷於投資銀行證券公司的股權,還有人到外國淘金,比如段永基。 不斷有人從製造業抽身,將大量資本投資到樓市、股市等暴利行業,這就造成了目前中國樓市、股市、金市都極度亢奮,而製造業卻異常蕭條的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工程師,卻表現出了自己的堅持和勇氣,在深圳郊外的一大片廠房旁,固執地插起了一面大旗。他就是要告訴所有人,中國製造企業是有技術的,而且是有尊嚴和價值的。更為重要的是,這個插旗人相信中國製造企業早晚會走出這種困境。就像他說的:“我看房地產行業這種暴利應該是暫時的,不會是長期的。但是長期來看,像製造行業,我們知道財富怎麼積累,因為我們從製造業走過來,你只要有核心技術,利潤毛利率還是很高的。” 這個固執的插旗人就是王傳福。 在王傳福身上,從來沒有看到過對於技術的恐懼,他反而說,一切技術都是紙老虎,“一旦真正打死了一隻老虎,剩下的老虎就都變成了紙老虎。”他始終相信別人可以做的,中國企業當然也可以做。“中國很多民營企業患有‘技術恐懼症’,這種恐懼並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是被行業巨頭嚇唬的。他們會主動告訴你,前面已經有多少箱子的專利,然後不斷地暗示你投資巨大而且風險巨大,自主研發成功率低而且很不合算,直到把你勸退嚇退,拋棄勇氣放棄努力。” 顯然,國外巨頭這一招在王傳福身上並不奏效,他偏不信邪。當鋰電池技術被日企壟斷的時候,他就要帶領比亞迪進入鋰電池市場。當他宣佈要進入汽車行業時,比亞迪股價大跌,但是他卻說“再貴的汽車也不過是一堆鋼鐵”。 王傳福之所以能表現出一種對於技術的“大無畏精神”,一個重要原因是王傳福本人是一位對技術高度痴迷的工程師,很多人都稱他為“技術瘋子”。他的辦公室裡沒有一般企業老總辦公室裡所擺放的用來顯示身份的名貴物件,除了擺放著一個F1賽車的車模外,王傳福的辦公室裡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技術專業書,從機械、電池到汽車,不論是中文的還是外文原版的,應有盡有。事先並不知道這是王傳福辦公室的人,一定會以為這是一個比亞迪技術工程師的辦公室。 同時,王傳福為人低調,他並不像很多企業家那樣愛作秀,喜歡在公眾面前侃侃而談。他說他寧願用這些時間研究技術,或者與員工呆在一起。他經常在設計部門員工的辦公室裡一呆就是一整天,同他們一起討論技術難題。當王傳福帶領比亞迪進入汽車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