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讀了。
周:您也這樣認為嗎?
劉:的確是誤讀了。這部小說本身寫的有種焦慮,批評家應當比我更理智。*等一系列早已存在的社會問題,彷彿是在1996年前後的一夜之間突然爆發的,在此之前,大家好像都對改革充滿了理想,以為只要今天改革了,幸福就會在明天早上降臨。但在那一段時間裡,人們才真正意識到,也許還不僅僅是意識到,而是不得不接受改革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這樣一種事實。改革帶來的大量後遺症壓迫著我們,文學界對《分享艱難》表現的焦慮遠遠超過我自己在這部作品中表現的焦慮。
周:這麼說來,您認為對《分享艱難》的批評,在很大程度上是社會普遍存在的焦慮的緣故?
劉:分歧最大的其實不在於我的文學觀,而在於透過這部作品所表達的社會意識。那個時候,很多批評家儘管批評了這部作品,所使用的武器卻是落後的。比如說他們之前一直批評的所謂“清官政治”,在此背景下的“清官文學”,早就被大家拋棄了,這時候又突然情不自禁地重新撿起來。寫這部小說時,我並沒有直接的意識,是大家的批評讓我清醒過來,思索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寫,然後我才明白,其實內心有另外一種想法。我一直對庸俗的清官文學很唾棄。清官文學喜歡解民於倒懸,實際上只是一劑虛妄的心靈雞湯。那些清廉的文學形象更是當年所謂“高”、“大”、“全”的盜版。如此我才明白,我的小說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我懂得了人要活下去,社會要向前發展,必須對特定事物進行一定程度的認可,包括對那些也幹壞事的鄉村政治家,因為他也會做一些好事。
周:我想問您一個問題,《分享艱難》要說的是誰分享誰的艱難?
劉:這也是批評家後來一直在糾纏的問題:作為老百姓的我們為什麼要為貪官汙吏分享艱難?確實是這樣的,沒錯,我們不應該為他們分享艱難,這是毫無異議的!但是,我們也還要想到另外一點,就是在這個社會上,我們是否應該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我們不能只享受改革帶來的大量社會福利。
周:您是說,我們也應該分擔改革的艱難?
劉:對一個負責任的人來說,如果不是由每一個社會人去共同分擔改革帶來的艱難,這個世界上還有哪些人能夠來承擔呢?不改革,國家就完了,民族就完了。而改革就會出現大量的問題,那麼誰來分擔?靠官員,他們承擔得了嗎?其實,清官文學也是一種負擔,一種災難。清官文學所讚美的清官政治對我們的民族改革也是一種災難,為什麼我們民族一直無法建立現代政治體制,其原因就在於我們自己放棄了某些責任。我想表達的是,既然我們選擇了,我們就要承擔。但是,在當時,社會普遍處於焦慮狀態。改革開放初期福利好,讓人們只看見改革帶來的好處、帶來的福利,沒有想到改革也會帶來那麼多痛苦。所以理想一旦破滅,就把責任推到某些人身上,認為是某些人帶來的。這就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矛盾:我們該不該在以改革名義下犯下可以諒解或者不可饒恕的種種錯誤的管治機制面前,承擔時世的艱難?其實,這部作品表達的正確的意思應當是:作為社會人的我們,在分享改革帶來的成果的時候也應該分享改革的艱難。這才是現代的、健康的人格。 txt小說上傳分享
劉醒龍(9)
周:有批評家認為,《分享艱難》缺乏人文關懷,您怎麼看待這個意見?
劉:我跟幾個批評家討論過,其實他們不是說我的這個作品缺乏人文關懷,而是一說到《分享艱難》,就把這一類作品都包括了,就針對這一類作品統一來談。如果讀細一點,就會發現《分享艱難》與他們總在類比的一些作品有著根本的不同。在那些小說中,有些細節虛構得太離譜。比如,老幹部用好不容易到手的一點養老金,去保釋因嫖娼而被派出所抓了起來的前來投資的外商等。這種事即便真的發生過,也是有違文化與傳統的。說《分享艱難》缺乏人文關懷的批評主要來自小說中的一個細節:洪塔山把孔太平的表妹給糟蹋了。所有的人都認為不應該原諒洪塔山,我們怎麼應該原諒這樣的人呢?有批評者曾經著文說:孔太平的舅舅給孔太平跪下來,要孔太平放過洪塔山。在我的小說中,正好相反,是舅舅不打算公開追究洪塔山後,孔太平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從文化心理及太多的日常事實來看,這樣處理是極為真實的。在中華文化滲透到的每個地方,誰家出了這種事件願意張揚呢?這是和批評者眼裡屬於同類的小說裡,根本不同的情節,遺憾的是,處在比小說家更為激憤狀態下的部分評論家混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