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場後,大會組委會派專車接的他們到佐賀。路上他們看到了喧鬧的城市,眾多的人群,整齊的建築,寂靜的田野,平坦的馬路。在他們視線裡感到的缺少的是路的兩邊、建築物的前後沒有電線杆,這是因為在城市規劃中水、電、氣等都埋在了地下。
到了佐賀,他們分別被安排在指定的住處。有的是單間,有的是雙間,左丹和永軍住在一起。
在日本佐賀,左丹也算見到了世面。各國飛行員遊客穿梭不息,到處都整齊乾淨,根本看不見髒呼呼的東西,就連垃圾桶都是乾乾淨淨的。更不用說大聲喧譁,隨地吐痰,亂扔雜物了。人們都顯得很有條理性。他感到人的文明和素質到這裡提高了一大節,真是進廟隨和尚啊。
他們吃住行也很有特色。先說吃的吧,各國有各國的風味,左丹和永軍說:“李哥,真沒想到在這裡也能吃上可口的飯菜。”吃的多半是西餐,也有自助餐,應有盡有,想吃什麼有什麼,換著樣吃。喝的有香檳、啤酒、飲料,有散裝、有瓶裝,大會還供應,只是別浪費了。
再說住的環境更好,室內空間利用率大,兩張床所有用具,用品齊全,床上用品和飲食按他們開玩笑說全是“綠色”的。衛生間大的出奇,乾淨的沒法形容。所有用水的地方都是全自動化,就連大便都不用手紙,先是用水沖洗,再用自動機擦試,保證乾淨。室內燈光可隨時除錯,家用電器更不用說了,看電視全頻道,遙控器又小又精製。左丹和永軍倆閒著沒事,竟把日本合服穿上了,還照了像,大白天就象穿著睡衣。
再說出行更方便,每個球隊一臺豐田麵包車,即是運輸車,又是工作用車。他們開車到市裡兜風,方便多了。只是日本的車方向盤在右側,行駛在左側,開始還真彆扭,適應了也就一樣了。
他們到佐賀第二天就按大會統一安排領器材、號碼布、地圖、座標表等進行了準備工作,這次活動中國6名飛行員有2個球隊參加比賽,1箇中國大熊貓異型球作展示。
左丹和師兄徐堅一球,用的是標有“佐賀第一”字樣AX…7型球,左丹是助手,師兄弟倆人配合的很默契。李永軍、張衝波一組球,劉若寒、高文來飛的大熊貓球,後來比賽時又進行了調整,國際熱氣球比賽成績記球隊成績,若取得名次球隊的成員都上臺領獎。
準備工作後他們進行了試飛,左丹和師兄徐堅兩人換班感受球的效能,氣候條件和飛行環境。在空中左丹和徐堅說:“咱們的腳下到處都是座標點啊!”
國際比賽都按座標飛行,一個起落幾個任務,只要飛行員和裁判員能夠保持聯絡,飛行的座標點無誤都有成績。
他們在空中左丹看到了佐賀的全貌,整個飛行區域都是平坦的已經收割完的稻田地。這裡的稻地平平整整,而且大小基本一致,形狀都是是方條田,田地不遠都是水渠,水渠上面都能通車,房屋建築沒有高的,居民的住宅有大有小,但都非常整齊,通視情況很好,附近沒有山,沒有高壓線(電線),水域集中,一條河流很平靜,河上不遠處就有橋樑,這種飛行環境要比陽朔不知好多少倍。
這次比賽的地勤都是日本大學生志願者,給左丹他們當地勤的有一位是中國留學生,在日本讀書快3年了,小夥子是大連市人,整個活動期間他們相處得很好,大學生給他們很多幫助。
佐賀地方對熱氣球節的宣傳很有力度。從左丹帶回的資料看,除比賽用的地圖,日程表、成績表之外,還有報紙,摺頁等。在他們的住處電視機24小時都開著,除非把它關掉,而地方電視臺專門設一個欄目,就是歷屆佐賀比賽的場面和片斷,只要從外面回到房間你就能看到該節目。
日本佐賀文化宣傳很有特色,大會發到每人手中的報紙摺頁,不管你懂不懂日文,中國飛行員都能看個大概,原因是文字並不多,有的文字是中國漢字,加深了飛行員的理解,大篇幅的是形象概念,就象幼兒園班的看圖識字一樣,比如:主會場地域、主席臺位置、比賽區域、表演區域、日程安排、乘公交車圖、旅遊購物場所、11月5日比賽後返程飛機班次表等等,都一目瞭然。
大會開幕式後的《佐賀新聞》報紙,字的排列有橫版,有豎板共8個板面,全部報的熱氣球,其中有半版面的一張彩色照片的中間位置是左丹他們使用的“佐賀第一”熱氣球。天上有飄的,地上有立的,水中倒影也是熱氣球。
左丹他們單靠李彤一人翻譯是很辛苦的,好在地勤裡有位中國在日本讀書的大學生,這樣一來,他們的活動方便多了。
11月1日上午舉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