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揚州城內,司馬藉以右相身份兼領江北防務,在蕭旃和蕭翎往揚州之後便正式走馬上任。他的治所在揚州,而他所能排程的兵馬,是魏朝駐紮在江北在揚州東路的兩萬常駐兵馬以及地方守備兵馬一萬多人。
若是加上地方團練,司馬藉一次可以調動的兵馬數量在六萬左右,他所負責的區域,也僅僅是揚州一線大約五六百里的防線,這也是之前魏朝和齊朝發生戰爭的主要區域,因為揚州往南渡江而下便是齊朝的都城金陵,揚州防務在金陵防務中屬於重中之重,一旦揚州失守,那齊朝除了能以江水的天塹來阻隔,就將徹底暴露在北朝的兵鋒之下。
司馬藉是以文官的身份來領兵,但惠王體系的人基本都對司馬藉很熟悉,司馬藉並不能算是文官,而是軍師,加上他是北方人,在上任之初,並不能取得揚州軍民的信任<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外敵當前,女皇和惠王沒有安排別人來負責揚州防務,偏偏安排了本就為北方人的司馬藉來擔當此任,揚州周邊的百姓更當作這是齊朝朝廷向北朝妥協的表態,從上往下都在議論,齊朝朝廷這是準備喪權辱國把江北徹底割讓給魏朝以換得偏安。
雖然這說法沒有多少根據,但傳說起來卻是愈演愈烈,百姓都信以為真,因為怕當了亡國奴,揚州城內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南逃,在正月裡難民的數量在逐漸增加。
從正月上任伊始,司馬藉便讓揚州太守隋化給他安排了暫時的衙門來安頓他,他沒打算住在揚州太守府裡,他始終是以客卿的身份來到南朝,就算如今身負重任,也不想讓地方上覺得他有架子。在司馬藉的麾下。有六萬兵馬,但兵馬太過於混雜,他需要一段時間來整理。同時對揚州周邊兩郡十七縣的軍力佈防作出妥善的安排。
蕭旃和蕭翎給了他足夠調兵遣將的權力,只要在適當範圍內。沒有任何人會干涉他的安排,就算在戰爭之前,他所作出的防務政令也可先斬後奏。這是司馬藉第一次手上擁有權力,還是如此的重的兵權,他自己也有些拿不準,若說僅僅是蕭旃和蕭翎對他的信任,不可能讓他這樣一個沒有實際掌兵經驗的人來擔當大任,那就只有一個解釋。他本身的身份,也是蕭旃和蕭翎所利用的地方。
正月十五之前差不多有十天時間,司馬藉的江北總領衙門一道政令也沒發出過,甚至連揚州城的軍民都快忘了這個衙門和衙門裡的人的存在。總領衙門之下,有兩郡的太守,也有各州府的文官和地方守備將領,還有兩萬常駐兵馬的三員正將和七名副將及參將若干,這就是他江北總領衙門的主要副手。除此之外,金陵甚至沒有派出什麼人過來輔佐和監督他,司馬藉要做什麼事。也要透過原本就已盤踞在揚州有地方勢力的這些人來為他做事,本身也是很困難的。
說是總領防務,但揚州周邊的防務。仍舊為地方官和地方將領所把持。
到正月十五,揚州城內的軍民數量大幅度銳減,軍隊那邊的情況還要好一些,逃兵算不得多,畢竟兩朝的戰爭只是在醞釀階段尚且並未開啟,但普通百姓逃離向南方的人卻是越來越多。就連上元節,整個城內也沒有任何節日的喜慶,倒是揚州太守府內卻有上元節的宴請,主要是為右相兼領江北防務的司馬藉接風。同時也是將揚州城內的文官和武將介紹給司馬藉認識。
在天黑之前,司馬藉一直在自己的衙門裡沒出來。從上任之後,他就很少走出衙門。完全當衙門是一個封閉的居所看待,衙門裡根本也沒什麼人,除了煥兒,還有揚州太守臨時徵調給司馬藉的親兵,整個加起來也就十幾人,甚至連平常的安保都保障不了。
司馬藉的日常起居會由煥兒來負責,連洗衣服做飯這些事,也是煥兒來主理。這天司馬藉往太守府赴宴,並未帶煥兒在身邊,畢竟是公開的場合,見的都是揚州城軍政體系的政要,司馬藉也覺得沒必要帶煥兒這樣一個不諳政事的女子在身邊。
日落西山之時,太守府那邊過來迎接司馬藉的轎子已經停在門口,轎伕等了半晌也並未見司馬藉出來,進去催促又不敢,迎接的人也只能在外面等。直到天色有些昏暗的時候,司馬藉才從衙門裡走出來,迎接的人趕緊迎他上轎子。
太守府專門派了人來保護司馬藉出行,甚至有儀仗開路,到了太守府外,出門迎接的文官和將領不少,這些人也是等了有將近一個時辰才等來了正主。作為揚州城內軍政的一把手,揚州太守隋化迎在最前。司馬藉走下轎子之後,隋化將在外迎候之人一一介紹給司馬藉認識,司馬藉只是禮節性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