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七月中,以韓健御駕親征的主力中軍摧毀鮮卑右部汗王的糧草作為轉折點,戰事開始往對中原王朝有利的方向發展。初時鮮卑右部汗王人馬試圖與蘇廷夏兵馬展開決戰,但在將蘇廷夏所部圍困之後,卻低估了蘇廷夏所部的韌性,蘇廷夏藉助山川地勢,幾次派兵繞後襲擾右部汗王背後糧草和駐軍,使鮮卑右部汗王人馬前後失劇。便在此時,韓健親率三萬兵馬趕往支援,鮮卑右部汗王兵馬倉皇撤退,使得鮮卑二十萬兵馬南攻出現了最大的缺口。
勝利的天平終於傾斜。
七月二十九,蘇廷夏所部從北關沿線出發,長驅直入草原,將北關以北數百里的鮮卑小部族洗劫一空,蘇廷夏所部以戰養戰的戰術第一次令鮮卑人苦不堪言。許多小部族更是被蘇廷夏連鍋端,鮮卑右部汗王兵馬所憑仗的部族人馬在這次戰事中損失嚴重。右部汗王為了避免自己部族更大面積的損失,乾脆選擇了避戰,使得蘇廷夏在草原上橫行無忌。
隨之而來的是北關沿線的大面積反撲,在龜縮防守了半年之後,魏朝的將士早已經憋足了一股勁,林詹親率一萬騎兵進入草原,與左部汗王主力人馬交鋒,不落下風。左部汗王在戰事緊要關頭跟右部汗王人馬同樣選擇了避退,之後林詹兵馬繼續北上,三戰三捷,俘獲鮮卑近十萬人口,牛羊牲畜不計其數。
鮮卑人原本想突破魏朝北關防線將黃河以北的領土盡歸其掌握,但畢竟鮮卑內部利益糾纏,幾方並未形成合力。在得勝之時尚且能互相配合排程有方,但在一處發生潰敗之後,容易形成連鎖反應,隨著鮮卑兩大主力部族人馬左部汗王和右部汗王兩方人馬相繼敗退。鮮卑不得不從北關撤兵。原本以為中原王朝見好就收,但韓健顯然不滿足於雙方相安無事。鮮卑人一旦休養過來,幾年內便可再發動大規模的南侵。若不能一戰功成,他還是沒有精力放在如何一統天下。而是要不斷跟鮮卑人糾纏。
此戰得勝後,三軍原本最亟待解決的糧草問題已經解決,韓健趁勢發起更大規模的反撲。以林詹和蘇廷夏各自率所部人馬北上草原,不求將鮮卑人一鍋端,但求將鮮卑兵馬的元氣大傷,令其無力再與中原王朝一戰。到九月初,林詹所部人馬先行凱旋,林詹北上不但俘獲了數十萬人口。更是令鮮卑幾十個大大小小的部族投降。至於蘇廷夏所部的北上則選擇了殘酷的殺戮和搶掠,就連鮮卑普通的部族人口也遭遇了滅頂之災,到九月中旬時,蘇廷夏所部已經深入草原兩千餘里,完全是不顧後路的大清洗。就算韓健傳令收兵,蘇廷夏所部的鋒頭也沒有隱去,仍舊在草原上肆虐無止。
北方在一片浪潮中進入到首尾,鮮卑人全面撤兵到草原腹地,利用對草原的熟悉來與魏朝兵馬做最後的周旋。與此同時,關中韓崔氏和韓昭氏也領兵出關。輕而易舉收復了失陷長達半年之久的西涼舊地,同時打通了與西域的交通要道。鮮卑經營了多年的中西部部族,也相繼舉部投降。
韓健的主力中軍則留守在草原一線。幾十天並未有寸進,但卻穩守了北關的邊防。在林詹所部撤回之後,韓健也感覺到大勢已定,看似洶湧的鮮卑人在這一戰中損失慘重,非要經過數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恢復才能再有能力與中原王朝一戰。這段時間也足夠韓健經營中原,完成基本的休養生息和他的宏圖帝業。
大軍凱旋,韓健出征也有半年多時間,心中記掛太多人。林小夙和顧欣兒相繼誕子,韓健卻在北方無暇回去陪在身邊。至於韓松氏在京城鬧的一番風雨。也在法亦歸去洛陽後基本平息。韓健選擇了在九月底班師回朝,之前幾日。除了要商定在草原建城設定都護府的問題,就是關於所投降魏朝的草原部族安置問題。
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歌功頌德。韓健就算身在北方軍營之中,每天也能收到地方上表的奏章,無不對他極盡歌頌之能事。之前韓健舉國一戰的舉措令地方多有怨言,很多地方官乾脆是陽奉陰違,但在此戰結束後,強悍如斯的鮮卑人也被一舉擊退,這使得韓健剛坐上的皇位已經非常穩固,沒人再敢對韓健篡位之事有所議論。
……
……
遠在南方的金陵城內,司馬藉在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旅途之後終於回到金陵。但他身邊的危險實在太多,齊朝女皇蕭旃為了他的安危著想,對他回朝之事隻字不提,司馬藉仍舊為南朝右相,只是在他正式上任之前不會公之於眾。
司馬藉是在七月底回到金陵,此時北方的戰事才剛發生轉機。但司馬藉從與李山野的交談中得知此次鮮卑人已經大勢已去,在康州一戰鮮卑人以為燒燬了魏朝兵馬的糧草覺得大勢已定時,錯過了最